謝永林:持續升級服務新市民的産品池與服務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10/25 17:14:01
來源:新華網

謝永林:持續升級服務新市民的産品池與服務網

字體:

  隨着城市的發展飛速帶來更多機遇,越來越多人涌入城市成為新市民群體的一員。近日,平安集團總經理兼聯席CEO、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在《中國金融》雜誌上發表題為《金融助新市民享新生活》的署名文章,從專業角度解讀金融機構如何助力新市民享受美好新生活。

  一直以來,面對新市民群體在城市立足和成長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平安銀行不斷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的覆蓋面,打造多款金融産品。在文章中,謝永林也重點提及了平安銀行在融資端、消費者保護端等方面對新市民群體提供的幫助與扶持。

  完善新市民金融服務意義重大,不僅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促進共同富裕的必要舉措,對於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程也具有重要意義。

  平安集團充分整合綜合金融、醫療健康、科技能力三方面優勢,創新推出涵蓋保險、理財、融資、養老在內的一攬子新市民專屬産品和綠色通道,聯動多方力量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的質效,助力廣大新市民安享“省心、省時又省錢”的美好城市生活。

  隨着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深入推進,數以億計農村人口通過就業、就學、創業、投靠子女等方式轉入城鎮,融入當地成為新市民,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生力軍。

  主動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是金融機構服務國計民生的應有之義。2022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基於市場化原則,積極針對新市民群體,結合地方實際,因地制宜強化産品和服務創新,高質量擴大金融供給,提升金融服務的均等性和便利度。之後,各地監管機構又對金融機構服務新市民的舉措和進展進行了追蹤和督促。

  對新市民群體的關注,也為金融機構的服務打開了新的空間,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新市民服務,是金融機構履行企業使命,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助力共同富裕目標實現的必要舉措。金融機構重任在肩,必當奮力而為。

  為更精準了解新市民群體現狀,洞察其金融痛點及服務需求,平安集團聯合行業、第三方調研機構組織開展了針對新市民群體的專項調研,梳理並總結群體特點和金融痛點。

  群體特點上,進入城市的新市民,主要由外來務工人員、小微企業主、隨遷老人三大類別構成。其中,外來務工群體房産支出、兒童教育等財務壓力較大;小微企業主生意支出是其重要壓力源,資金穩定性和徵信是其焦慮點;隨遷老人的住院、醫療、養老支出以及儲蓄理財是其關注重點。總體來看,新市民群體金融需求與金融供給之間存在較大錯配,亟須精準、普惠的金融服務幫助其在城市生活中扎根。

  金融痛點上,新市民群體存在理財觀念單一、保險知識薄弱、徵信數據不足等痛點。針對新市民群體的需求痛點,金融機構應有效把握創新原則,積極創新金融産品、優化金融服務,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創造更優質的金融環境。

  把握精準性原則,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小微企業主和隨遷老人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地域的城市特徵,差異化創新産品和服務。例如,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創新租房、購房類金融産品,針對小微企業主創新融資類、員工保障類金融産品,針對不同城市的地域特徵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惠民類保險産品等。

  把握靈活性原則,拓展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普惠性。積極運用金融物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擴充新市民群體的徵信補充形式,完善風控機制,靈活審核和放款機制,提升銀行貸款和非銀貸款對新市民群體的可得性。

  把握便捷性原則,促進金融服務便民化。金融機構應充分發揮金融科技與數據化經營能力,暢通服務申請、評估審核、理賠服務等流程,完善新市民綠色服務通道,打造便捷服務。

  平安集團整合綜合金融、醫療健康、科技能力三方面優勢,圍繞一系列新市民徵信補充形式、一攬子新市民專享的“心安+”産品、一條新市民綠色服務通道等系列工程,逐步建立起涵蓋就業創業、住房、醫療、教育、養老五大需求的“産品池+服務網”。

  綜合金融全面保障風險

  保險端,精準創新産品形式,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全面保障新市民群體在醫療、財産、意外、教育、就業創業、養老等方面的風險。如醫療健康方面,平安健康險率先推出業內首款普惠型醫療保險産品“平安e生保”,讓醫療健康險走入了更多尋常百姓家,累計投保人數為1800余萬人,理賠金額逾59億元。平安養老險在業內首家推出惠民保,覆蓋26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為超4500萬參保人提供保險保障,並因地制宜拓展新市民參保,打造“八閩保”“穗歲康”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惠民類保險。此外,基於對新市民群體的調研,平安近期針對性推出“心安+”系列意外險、醫療險産品,涵蓋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家政保姆人員等新市民群體,進一步滿足新市民多層次、多樣化的金融消費和保險保障需求。子女教育方面,為滿足新市民子女教育需求,平安人壽創新推出少兒教育年金型産品。就業創業方面,平安産險組合意外、家財、責任等多個險種,為新市民人群提供一攬子綜合保障,並發展適合新市民職業特點的僱主責任險、意外險等業務,下一步擬打造面向務工人員自行投保的務工意外險産品,持續提升新市民就業保障水平。養老保障方面,平安養老險積極參與長期照護保險項目的試點及發展,探索建立起“機構照護、居家服務、照護補助、輔具支持、預防管控”五位一體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保障體系,為頂層制度設計貢獻智慧。

  融資端,針對中小微企業高成本、高風險、高價格和無報表、無信評、無抵押的“三高三無”特點,靈活發揮傳統銀行信貸和非銀信貸相互補充作用,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如平安銀行基於“星雲物聯網”的全流程風控模型,將微信、支付寶賬戶流水等新形式納入甄別收入還款能力評估,有效幫助中小微企業和偏遠地區農場主融資;同時減費讓利,應免盡免、應降盡降,2022年上半年,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支付結算手續費金額達7940萬元,降費政策累計惠及金融消費者69.2萬戶。此外,平安銀行推出“宅抵貸全國通”業務,異地創業打拼的新市民可以通過抵押老家物業進行貸款,從而在異地創業就業中獲得金融支持。陸金所控股革新小微融資的流程和體驗,創新推出“行雲”AI放貸,建立起融資供給側和需求側的精準鏈結,借款人與AI客服面對面交流即可借款,極大地提升了小微企業融資的可得性。

  消費者保護端,針對新市民群體金融知識相對薄弱、防詐騙和抵禦金融風險能力不足等特點,積極組織平安壽險、平安産險、平安銀行、陸金所控股等業務公司開展金融科普活動,結合新市民群體碎片化、娛樂化的閱讀特點,創新線上+線下多維科普形式,提升新市民群體識別與防範金融詐騙的能力。

  醫療生態護航健康生活

  平安集團充分發揮醫療健康生態圈資源優勢,面向新市民群體提供線上問診、住院綠色通道、專家預約等服務,護航新市民醫療健康。例如,平安壽險推出在線問診服務,無論是否購買平安保單,均可通過平安金管家APP免費在線問診,覆蓋兒科、婦科、內科、外科等十多類科室,推動醫療服務的便利化與普惠性。平安産險通過平安保險好生活APP,打通線上問診與線下送藥兩大環節,提供視頻問診和閃電送藥上門服務,部分就診費用可由商業保險報銷,真正實現“互聯網+醫療”。此外,平安壽險推出“臻享RUN”健康服務計劃,為客戶配備線上家庭醫生、制定健康生活計劃,鼓勵全民運動科學鍛煉,形成健康生活良性循環。

  科技能力促進服務便捷化

  平安集團發揮全面數據化經營能力優勢,改造金融服務流程,推動服務便捷化。如保險業務方面,為支持新市民保險合同變更、出險理賠等諮詢需求,平安壽險改造服務流程,特殊複雜的業務亦可通過平安金管家APP連接專業客服遠程快捷辦理。銀行業務方面,平安銀行將傳統櫃面業務遷移至線上渠道,已覆蓋95%以上的網點零售業務,新市民可線上辦理開戶預約、補換卡、銷戶等賬戶業務,極大地拓展了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和可得性。陸金所控股以數字化手段維護消費者權益,推出獨立自主研發的創新工具審核機器人、合格投資者機器人、APP巡檢機器人等創新項目,加強對消費者隱私權、知情權的保護,全面保護新市民用戶的資金和財産安全。 近期,中國平安還將在平安金管家、口袋銀行、平安健康、平安好車主等多個&&上線“新市民服務專區”的快捷入口,全面覆蓋保險、理財、貸款、健康等主線業務,方便新市民群體一站式獲取金融産品及相關服務,以數字化、科技賦能高效滿足個性化需求。

  面向完善新市民金融服務的新使命與新機遇,平安集團將積極創新、主動作為,持續升級服務新市民的産品池與服務網,高質量服務好新市民享金融新生活。

【糾錯】 【責任編輯:何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