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1月7日報道,隨着俄烏衝突愈演愈烈,俄羅斯正在持續擴充其戰鬥機機隊。據俄羅斯國家媒體報道,聯合飛機製造公司本月早些時候向俄軍交付了第六批蘇-35S戰鬥機。俄軍在基輔方向的空中作戰力量嚴重依賴其蘇-35機隊提供的多功能性,這使得此次交付對克裏姆林宮更具重要意義。儘管莫斯科確實擁有更先進的第五代戰機蘇-57,但顯然仍將蘇-35視為其空中戰略中的主力戰鬥機。
蘇-35S是經典的蘇-27“側衛”系列的深度改進機型。在冷戰高峰期,蘇聯工程師開始構思這一蘇霍伊&&的後續機型,以更好地抗衡美國日益壯大的第四代戰鬥機機隊。最終,蘇-35系列成為老款蘇-27空優戰鬥機&&兩種改進型號的正式名稱。
到20世紀80年代末,首架蘇-35原型機實現首飛。被北約稱為“側衛”-E/M的蘇-35S,可以説已經發展成為莫斯科的首選戰鬥機&&。
俄羅斯 國産117S渦扇發動機為該款戰機提供動力,使其最高速度超過2.25馬赫。
在傳感器和雷達方面,蘇-35配備了N035無源相控陣雷達,相比其蘇-27前代機型所搭載的雷達有所改進。
此外,“側衛”-E/M還裝備了L175-M電子對抗系統,駕駛艙內配備OLS-35光電瞄準系統。
多年來,為保持其在空中的主導地位,俄羅斯這一&&進行了數次全面調整。其中一項較為重要的改進,是配備了採用脈衝多普勒跟蹤技術的相控陣雷達武器控制系統。
這種新型N011“雪豹”系統令這款4.5代戰鬥機能更好地攻擊地面目標。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增強型系統可同時跟蹤15個目標,並同時發射6枚導彈。
就武器能力而言,蘇-35S是相當致命的。這款俄羅斯戰鬥機可以攜帶大量空對空和空對地導彈,包括R-27“三角旗”中距空空導彈、Kh-29“閃電”空對地導彈和Kh-58 UShKE反輻射導彈。
雖然蘇-57在技術參數上可能優於“側衛”-E/M,但這款第五代戰鬥機缺乏實戰經驗,這可能是它在持續進行的俄烏衝突中極少使用的原因。莫斯科將繼續部署更多蘇-35S戰鬥機,以補充其空中作戰需求。(編譯/盧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