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紅 任佳瑩 雲利孝
寫在前面
為政之道,修身為本。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崇德修身歷來是政治治理的重要內容,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代代共産黨人不斷把黨的事業推向前進的道德支撐。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習主席深刻指出,“幹部的黨性修養、道德水平,不會隨着黨齡工齡的增長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着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必須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強調指出,“現在幹部出問題,主要是出在‘德’上、出在黨性薄弱上”。因此在深化政治整訓中,我們必須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持續崇德修身,以深挖根源、觸動靈魂的態度,解決好黨性修養等思想根子問題,從而鑄牢鐵心向黨的信仰信念、激發奮鬥奮進的精神力量。
一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自古以來,“德”作為內外如一的規範性要求,成為先賢們大力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孔子認為,“君子之德風”,強調自我修養要做到“志於道,據於德”,提倡“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大學》提出“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諸葛亮説“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中華民族歷來推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追求啟示我們,道德之於個人、之於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官德隆,民德昌,國家興;官德毀,民德降,國家衰”,這既是永恒的規律,也是歷史的鏡鑒。
習主席指出,黨性就是最大的德。共産黨人眼裏的“德”,早已超越個人品行的範疇,昇華為融入政治靈魂的黨性修養。良好的道德品質、純粹的黨性修養,是黨員幹部做人做事從政的基石,也是我們黨和軍隊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
從楊根思抱起炸藥包與敵同歸於盡,到杜富國喊出“讓我來”的生死抉擇;從“兩彈一星”元勳們“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默默堅守,到林俊德院士在生命最後一刻仍堅持工作的赤膽忠心,一代代共産黨人用熱血甚至生命詮釋黨性,啟迪我們:堅強黨性是共産黨人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石,是櫛風沐雨不斷前行的“精神羅盤”。
當歷史的長河奔涌至新時代的中流,當復興的征程步入攻堅拔寨的當口,共産黨人的黨性修養,早已成為融入血脈的精神圖騰,外化為挺膺擔當的實際行動。
習主席強調,“推進自我革命,必須固本培元、增強黨性”。這既是對百年大黨奮鬥規律的深刻揭示,更是對新時代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殷切期許。
——黨性是黨員幹部立身處世、幹事創業的基石。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對於黨員幹部而言,這“根本”和“泉源”,便是堅不可摧的黨性。
夏明翰在刑場上揮筆寫下“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不朽詩句,他以生命踐行黨性,讓“為主義獻身”的精神發出穿越時空的震撼力量;
方志敏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中,始終堅守初心、不改其志,用戴着鐐銬的手寫下《可愛的中國》《清貧》等光輝著作,他以“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給黨去了”的赤子之心書寫了黨性的光輝篇章;
楊善洲退休後20余載扎根大亮山,他用“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的無私奉獻拂拭着黨性的純粹;
……
習主席強調:“決定一個人如何的是品行,決定一名黨員如何的是黨性。”堅如磐石的黨性,是一代代共産黨人立身於世、言行垂范的堅實根基。
——堅持黨性原則是共産黨人的根本政治品格。
對於共産黨人而言,黨性如同明燈,照亮前行的道路;黨性如同旗幟,凝聚奮進的力量;黨性如同引擎,激發闖關奪隘的勇氣。
在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習主席強調“把黨性原則在全軍牢固立起來”,這為廣大黨員幹部錘煉黨性修養提供了行動指南。共産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自覺堅持黨性原則,以黨的宗旨為追求、以黨的章程為規矩、以黨的事業為依歸,始終心繫黨、心繫人民、心繫國家。
堅持黨性原則,核心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在事關方向、事關原則的問題上立場堅定,在大是大非面前和關鍵時刻旗幟鮮明,自覺與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保持高度一致。
前不久,何衛東、苗華等人被嚴肅查處,彰顯了黨內絕不容腐敗分子藏身、軍中更沒有“鐵帽子王”的鮮明態度,有力體現了堅持黨性的原則立場,表明了堅決捍衛人民軍隊政治本色的堅定決心。
新征程上,堅持黨性原則,就是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始終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捍衛核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不斷加強思想政治鍛造,在修煉共産黨人“心學”上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不斷叩問初心、守護初心,自覺牢記使命、踐行使命,確保在任何風浪考驗面前都能“巋然不動”;就是要把説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作為黨性修養和鍛煉的重要內容,敢於堅持真理,善於獨立思考,堅持求真務實;就是要增強拒腐防變能力,敢於糾風治弊,進一步純正部隊政治生態,涵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
二
堅強的黨性不會自發産生,也不會永久保鮮,需要進行不斷的思想政治鍛造。“黨性教育是共産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産黨人的‘心學’。”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高度重視開展黨性教育、加強黨性修養,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黨員幹部加強黨性修養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立起了共産黨人自我檢視的“政治標尺”。
——這標尺,是鐵心跟黨走的政治堅定。
“黨性説到底就是立場問題。”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能否站穩政治立場,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檢驗黨性最重要的“試金石”。
鄧中夏不幸被捕後始終堅貞不屈,以“骨頭燒成灰,還是共産黨員”的赤誠詮釋了對黨的信仰信念。
長征途中,張國燾與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針對抗,徐向前明確表態:“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他在關鍵時刻維護了黨和紅軍的團結大局,體現了堅定的政治立場。
歷史告訴我們,共産黨人無論什麼時候都必須把旗幟鮮明講政治放在首位,不斷強化政治意識,站穩政治立場,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這標尺,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本色。
“為什麼人服務的問題關係軍隊性質和發展方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和軍隊的根本宗旨,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黨員幹部本色和作風的有力彰顯。
2022年8月,習主席在錦州考察遼沈戰役紀念館時指出:“遼沈戰役勝利是東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來的,淮海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這三個“出來”,是對人民軍隊與人民群眾魚水情深的生動描述。我軍一路走來,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很重要的是因為始終與人民血肉相連、生死與共。
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是共産黨人永恒的課題。黨員幹部要經常檢視反思,隨着黨齡的增長、職務的提升,入黨誓言有沒有違背、宗旨意識有沒有淡化,確保初心使命始終不忘、性質宗旨永不背離。
——這標尺,是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大德操守。
“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習主席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正確處理公私關係對黨員幹部的極端重要性。檢驗黨員幹部公私觀念是否分明,關鍵要看能否做到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
焦裕祿得知兒子看“白戲”後,不僅讓兒子將票款如數交給戲院,還親自起草了“幹部十不準”。
谷文昌大半輩子與林業管理打交道,卻從不佔公家一寸木材的便宜,他用對手中權力的“畏”,贏得了人民群眾對他的“敬”。
這樣的例子在我黨我軍歷史上不勝枚舉,啟示今天的黨員幹部,手中權力姓公不姓私,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幹事、為民謀利。
——這標尺,是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的使命擔當。
敢於擔當、善於作為是共産黨人黨性的重要體現。
王進喜以“寧肯少活20年”的拼勁,帶領團隊在荒原上書寫石油報國的擔當。
鄧稼先以“隱姓埋名終不悔”的赤誠,扎根戈壁28載,用畢生心血築牢國家核安全的盾牌。
習主席強調:“幹事擔事,是幹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我們面臨的任務繁重,需要擔當的事很多,能否有務期必成的自覺行動,能否有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能否有拼搏奮鬥的內生動力,是對每一名黨員幹部黨性的考驗。
——這標尺,是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政治風骨。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澤東同志曾親自指導編寫過一本《不怕鬼的故事》,並在書的序言中指出:“難道我們越怕鬼,鬼就越喜愛我們,發出慈悲心,不害我們,而我們的事業就會忽然變得順利起來,一切光昌流麗,春暖花開了嗎?”書中提到的“鬼”,一是指當時國際上的反華勢力,二是指國內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不怕”二字,既有戰略上的藐視,又有戰術上的重視,生動體現了共産黨人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精神品格。
習主席指出“共産黨人講黨性、講原則,就要講鬥爭”,強調“務必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前進道路上,面對強大對手鬥爭膽氣足不足、面對艱巨任務鬥爭本領強不強、面對棘手矛盾鬥爭風骨硬不硬,反映了廣大黨員幹部的黨性是否堅強,必須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依靠頑強鬥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這標尺,是守紀律、講規矩的法紀觀念。
遼沈戰役期間,錦州鄉間的蘋果挂滿枝頭。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的戰士們行軍路過老百姓的果園,雖饑渴難耐卻沒有一個人去摘,他們秋毫無犯的感人之舉,贏得了老百姓的交口稱讚。習主席對這個故事唸唸不忘,並提出“這樣的蘋果,我們現在也不能吃”。
“組織紀律性是黨性修養的重要內容”“講規矩是對黨員、幹部黨性的重要考驗”。檢驗黨員幹部法紀意識是否樹得牢,就要看是否真正把黨章黨規黨紀刻印在心,自覺轉化為言行準則。廣大黨員幹部要大力弘揚共産黨人鐵一般的紀律作風,時常拿起黨的紀律規矩這個“戒尺”,主動清除思想上的雜念、校正行為上的偏差,確保自己經得起風險困難、名利誘惑等考驗,確保堅守黨員本色一輩子、恪守黨員本分一輩子。
三
加強黨性修養不能坐而論道,必須起而行之。
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以來,習主席領導我軍以整風精神推進政治整訓,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軍,引領人民軍隊在革命性鍛造中實現浴火重生,贏得邁向世界一流的歷史主動。
“凱歌而行,不以山海為遠;乘勢而上,不以日月為限。”當前,政治建軍仍然面臨很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黨員幹部必須把政治整訓作為鍛造黨性的重要途徑,緊密&&思想和工作實際,在加強實踐砥礪、經受現實考驗中淬煉黨性。
——在理論武裝中增強黨性的“思想之光”。
不聞大論,則志不宏;不聽至言,則心不固。
政治上的堅定源於理論上的清醒。習主席指出:“強黨性,就是要自覺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改造主觀世界,深刻領會這一思想關於堅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強黨性鍛煉等一系列要求,始終保持共産黨人的政治本色。”
延安時期,黨中央向全黨發出了開展學習競賽的號召,全黨上下以“吃小米飯,攻理論山”的精神,重視學習、加強學習、加緊學習、善於學習,掀起了空前的理論學習熱潮,黨員幹部的黨性得到了充分淬煉和昇華。
黨的七大前夕,我軍許多部隊提出“擦亮兩個武器”的要求:一個是擦亮手中的武器,在戰場上多消滅敵人;一個是擦亮思想的武器,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
實踐告訴我們,黨性之花要靠理論來澆灌,黨性之光要靠理論來點亮。新征程上,廣大黨員幹部要一刻不停加強理論武裝,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真正把理論學習與加強黨性修養結合起來,在常學常悟、常思常進中接受滋養和淬煉。
——在組織熔爐中淬煉黨性的“純粹之美”。
“黨內政治生活是鍛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的熔爐。如果爐子長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卻沒有足夠的溫度,那是煉不出鋼來的。”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可以讓黨員幹部常態接受教育、管理和監督,在持續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淬煉黨性。
董必武同志曾説:“一個黨的領導幹部,他的工作再忙也要過組織生活。不參加黨的活動,那算什麼共産黨員。”
革命戰爭年代,彭德懷同志軍務繁忙,有一次召開黨小組會,黨小組長沒有通知他,他知道後立即放下手頭的工作去參加黨小組會,並對黨小組長説:“黨員都要按黨章規定過組織生活。”
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行動告訴我們,“在黨內平等地過組織生活,這是遵守黨章、做一名合格共産黨員的基本要求”,也體現了共産黨員堅強的黨性觀念。
實踐證明,有什麼樣的黨內政治生活,就會有什麼樣的黨員和黨風。新征程上,廣大黨員幹部要自覺維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堅持刀刃向內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在黨內政治生活的“大熔爐”中擦亮本色、凈化靈魂。
——在擔當作為中彰顯黨性的“實踐之力”。
黨性強不強,既要看思想,更要見行動。習主席強調:“能否敢於負責、勇於擔當,最能看出一個幹部的黨性和作風。”
1950年8月,“進藏先遣連”黨代表李狄三在動員大會上鼓舞官兵説:“什麼叫共産黨員?共産黨員就是在最困難的時候,向黨要副擔子挑在肩上的人。”
2016年4月27日,飛行員張超駕駛艦載機進行模擬着艦訓練時,飛機突發電傳故障,為挽救戰機,張超壯烈犧牲。他用生命大寫擔當,讓共産黨員的黨性在生死關頭熠熠奪目。
一路走來,無數精神豐碑都告訴我們,越是關鍵時刻、越是危難關頭,越能檢驗一名黨員的黨性,也越能錘煉一名黨員的政治品格。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征程需要新作為。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把扛重擔、闖難關作為錘煉黨性的關鍵途徑,勇於攻堅克難、敢於擔當作為,積極主動到矛盾多、困難大、任務重的地方去,在披荊斬棘、破浪前行中磨礪堅強黨性。
——在律己修身中涵養黨性的“高尚之境”。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最能反映一個人黨性的純潔度。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各種風險考驗,戰勝各種困難挑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代代黨員幹部高度重視以嚴格自律來錘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
周恩來同志視“吾日三省吾身”為“個人修養的最好規範”,並訂立《我的修養要則》自我鞭策,他還制訂“十條家規”,決不允許家屬因為他的關係搞一絲一毫特殊。
錢七虎院士將16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家裏留一點時,他回答:“因為我感覺到我吃、穿、用已經夠了,我不需要再買什麼豪華的別墅,過奢侈的生活。”
面對紛繁複雜的形勢,黨員幹部常常面臨各種誘惑,思想稍一放鬆就容易被腐敗侵蝕,喪失黨員本色,必須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堅決守住做人、做事、用權、交友的底線,涵養共産黨員拒腐蝕、永不沾的高尚情操。
奮鬥征程波瀾壯闊,黨性光芒照亮前路。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一路走來,共産黨人的堅強黨性,始終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精神紐帶,始終是戰勝風險、攻克難關的制勝法寶。新征程上,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自覺崇德修身,努力在新的“趕考”路上交出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優異答卷,讓黨性光芒在強國強軍偉大征途上永遠閃耀。
標題書法:連俊義
版式設計:方 漢、楊 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