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國國防部更名意義何在? -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7 11:26:57
來源:參考消息

美媒:美國國防部更名意義何在?

字體: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9月15日刊登常駐倫敦的防務問題分析師亞歷克斯·阿爾菲拉茲·舍爾斯撰寫的一篇文章,題為《美國國防部更名為戰爭部為何意義重大》,文章摘編如下:

  在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朱麗葉問道:“名字有什麼意義?”事實證明,意義重大——特別是在美國國防部更名為戰爭部這件事情上。

  將國防部更名的決定是又一個令人擔憂的表明特朗普政府正在將其軍事戰略從威懾轉向作戰和贏得戰爭的跡象。

  特朗普政府正在重新調整美國的軍事姿態,轉向通過使用武力解決爭端。赫格塞思説:“這次更名不僅是重新命名,而是恢復原名。戰爭部要為勝利而不是失敗而戰。我們要進攻,而不僅僅是防守。要最大限度的殺傷力,而不是溫和的合法性。”

  這一意圖聲明可能會改變美國對待其核戰略的方式。

  美國擁有3700枚核彈頭,有着世界上最先進的核武庫。本屆政府將作戰態勢納入其核戰略的努力將降低在衝突或危機情況下使用核武器的門檻,從而增加直接核衝突的可能性。

  將國防部改名的決定是在特朗普政府已執政近八個月、對全球穩定造成了很大損害後作出的。

  美國正在大力投資於更新和擴大其核力量,使之實現現代化。美國軍備控制協會的計算顯示,核力量現代化計劃總共將花費高得難以想象的1.5萬億美元。如果能保證更大程度的安全,這種規模的投資將是值得的。反之,則只會加劇軍備競賽,從而導致更大的不穩定。

  在核時代之初,著名的核威懾理論家伯納德·布羅迪寫道:“迄今為止,軍事機構的主要目的一直是贏得戰爭。從現在開始,其主要目的必須是避免戰爭。”特朗普政府採取措施增加美國的核武庫,並將其核戰略從威懾轉向其他方面,是在回歸一種在前核時代也許奏效、但如今可能引發世界末日的理論。

  1949年,戰爭部首次改名為國防部,以反映現代衝突的需求。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的沃爾特·拉德維希博士寫道:“現代戰爭需要陸海空統一指揮,以及在核武器時代永遠作好準備。‘國防’一詞抓住了美國新角色的現實:安全的永久保證者。”

  過去八個月的情況表明,不能依靠美國提供安全。相反,在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已成為不穩定的驅動力。過去80年來幫助維持相對和平的威懾和結盟戰略現在正在瓦解。(編譯/裘芳)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