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補蘇霍伊戰機損失,俄羅斯計劃大量生産米格-35-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28 11:04:24
來源:看航空

彌補蘇霍伊戰機損失,俄羅斯計劃大量生産米格-35

字體:
  根據《防務要聞》等媒體報道,目前俄羅斯正在尋求米格-35的大規模量産,以補充俄烏軍事衝突帶來的戰鬥機損失。

  米格-35

  匯總分析近年來的相關報道可以發現,俄羅斯此次計劃批量生産米格-35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儘管俄羅斯的航空工業事實上已處於戰時動員生産體制,但蘇-27系列的産能仍不足以彌補直接戰損和高強度作戰、機體壽命縮短而導致的退役缺口。二是米格-35的航程性能被提升了50%,能夠滿足俄軍現階段的作戰需求,製造和使用成本也比蘇-30SM和蘇-35更低。

  2017年左右,俄羅斯曾簽署米格-35的批量採購合同,首批採購數量24架。這批米格-35原計劃在2027年前完成交付,以替換俄羅斯空天軍的老式米格-29。但其實直至2023年,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公司(米格飛機製造公司在2021年併入該集團)才完成了首批6架量産米格-35的交付列裝。

  類似蘇-35與蘇-27的關係,米格-35是米格-29的現代化改型。而米高揚集團之所以會基於米格-29改型米格-35,要從米格-29在冷戰後的滯銷説起。

  米格-29與蘇-27屬於姐妹型號,兩者總體布局近似,基於相同的空氣動力學預研成果和總體設計意見而研發。從性能上講,蘇-27系列飛機的噸位尺寸更大,在雷達的天線口徑和載荷航程能力上擁有顯著優勢。米格-29則在結構剛度和能量特性上更有優勢,在帶有外挂物進行超聲速飛行的情況下,機動性優於蘇-27。

  儘管是姐妹型號,但冷戰結束後,二者的後續發展卻截然不同。米格-29的航程性能比蘇-27更弱,而且冷戰期間大量出口的米格-29在20世紀90年代後的局部戰爭中常落於下風,也使得該機的口碑和吸引力減弱。這使得冷戰後米格-29的出口銷量不及蘇-27。

  米格-29K

  針對這些問題,米格飛機製造公司做了很大努力進行改進,在氣動、結構、飛控、航電上都對米格-29家族進行了全新的設計,米格-35就是這一系列工作的集大成之作。

  例如,米格-35安裝了數字電傳飛控系統,令其可以採用靜不穩定布局。米格飛機製造公司還修改了其氣動結構,如更換銳利邊緣的前機身邊條等,實現了其機動性能上的提升。在機載設備和結構方面,對比米格-29,米格-35取消了原輔助進氣設計,改為進氣防護網設計。機翼結構也放大了,飛機有更大的機內空間用於燃油和電子設備搭載,並降低了翼載荷。

  在航空電子系統上,米格-35也相比米格-29實現了大幅進化。大多數機載設備達到了與蘇-30SM2和蘇-35S相近的水平,並且能實現與這些飛機的目標數據共享、武器協同發射、電子戰掩護等。但不過米格-35量産型並沒有裝備“甲蟲-A”有源相控陣雷達,裝備的還是機械掃描雷達。

  “甲蟲-A”有源相控陣雷達

  短時間內,米格-35大概率難以獲得“甲蟲-A”有源相控陣雷達。目前負責“甲蟲-A”雷達生産的俄羅斯梁讚儀器集團並未將該産品展示在官網産品列表中。從俄羅斯的産業結構來看,大概率是缺乏高性能芯片和氮化鎵器件等先進元器件國産能力所導致的。

  如果俄羅斯要加大米格-35的産能,除了缺乏先進雷達外,産線的重新建立也是一大挑戰。《防務要聞》引用一名原米格飛機製造公司工程師的話語,&&莫斯科“勞動旗幟”工廠已經荒蕪多年,現在承擔飛機製造任務的主力是盧霍維齊機械製造廠,該廠産能有限,此前僅在2016年僅組裝過兩架預生産型飛機。此外,俄羅斯還缺乏相關方面的技術、管理骨幹和熟練工人。相對來説,米格-35發動機的産能更為充足些,因為RD-33MK發動機一直有多國訂單維持。

  蘇-27的保障設備中,與米格-29不能通用的比例極高。

  除去生産方面的問題外,俄羅斯空天軍要大規模裝備米格-35,也會遇到後勤方面的挑戰。俄羅斯空天軍保有大量米格-29,但根據第三方開源情報機構的統計數據,俄烏衝突中俄軍幾乎沒有米格-29系列飛機的戰損記錄;而以蘇-34為代表的蘇-27系列,戰損比例則很高。其中一個原因,是同時在一線機場高強度地運營蘇-27和米格-29兩種機群,需要強大的能力,在難以駕馭的情況下,俄空天軍部署戰鬥機時只能二選一。

  後勤保障的統一化和標準化難度很高。

  由於歷史因素,蘇聯軍隊一直沒有完成異種戰鬥機之間,後勤維護通用化體系的建設。在蘇-27和米格-29家族之間,涉及維護修理的各類輔助設施設備,包括運輸車、加油車、工裝夾具乃至於挂架等都不一樣。這意味着駐紮蘇-27系列戰機的機場,難以保證米格-29系列戰機的正常彈藥挂載、燃油補充、檢查維護工作。當然,付出了一定成本後,這樣的困難是可以被克服的,如烏克蘭軍隊就在同時使用米格-29和蘇-27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當然,烏克蘭此舉大概率是由於飛機裝備數量不足,別無選擇。

  綜上,俄羅斯想達成米格-35的量産依然困難重重,而米格-35大規模量産後,服役裝備的成本也會相對較高。這對俄羅斯空天軍的空中力量補充提出了較大的挑戰。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