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持久對抗推進俄不斷完善武裝力量動員政策-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04 11:10:51
來源:中國國防報

俄烏衝突持久對抗推進俄不斷完善武裝力量動員政策

字體:

  2022年11月入伍的俄軍義務兵。

  在北約國家對烏方的持續援助下,烏克蘭逐漸成為一支裝備規模大、質量高的軍隊,而俄軍重要基礎設施、關鍵陣地遭到多次襲擊,俄兵力和高價值裝備均有不同程度的損耗,雙方陷入持久戰和消耗戰。我們常説,打仗打的是後勤保障,但靠的還是人。面對戰場壓力,俄羅斯在2022年9月發起國防動員,包括武裝力量動員、工業動員、經濟動員等,以維持和保障前線戰鬥力。本次我們重點關注俄羅斯武裝力量動員工作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發布情況。

  武裝力量動員背景

  通常情況下,武裝力量動員是作戰計劃中的必要工作之一,在保持作戰力量,保持和擴大戰果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俄羅斯發動武裝力量動員不僅僅是作戰計劃的需要,同時也與戰場複雜程度和過往實施的軍事改革有關。

  1、新“面貌”改革壓縮軍隊規模俄羅斯一直試圖通過實施軍事改革來解決蘇聯時期遺留的軍隊冗余問題,優化俄羅斯武裝力量的結構和管理體制。2009年,時任俄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啟動“新面貌”改革,計劃將全軍從120萬人壓縮至100萬人,按照職業化常備軍建設的要求,主要裁減大量的架子部隊和不滿編部隊,保留和組建大量齊裝滿員部隊,其中軍官壓縮比例最高,從30多萬人壓縮至15萬人。

  2012年後,時任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根據改革效果和問題,在新“面貌”改革路線上進行了調整。紹伊古恢復了部分師級編制,召回一批退役軍官,在降低滿編率的基礎上維持部隊架構。另外,在兵源結構上實行“義務兵+合同兵”雙軌制,將現役部隊與後備力量相結合。同時大幅提高合同兵比例,具體措施包括2014年恢復預備役制度,由退役軍人組成合同制“志願軍部隊”,合同簽訂後可獲得少量報酬,這些人員需要參加常規訓練(每月)和演習(每年),隨時做好應召入伍準備;2021年成立“國家戰備預備隊”,專門在南部軍區組建了3.8萬人預備役部隊,有報道稱這支預備役部隊被派往了頓巴斯地區。作為軍改階段性成果,紹伊古曾在2020年3月稱俄羅斯軍隊中合同兵數量已有40.5萬名。

  2、部隊規模無法應對衝突損耗2021年,俄羅斯發布新版《國家安全戰略》,評估周邊軍事政治局勢趨於惡化,武裝衝突升級為局部戰爭和地區戰爭的危險增加,明確“打擊恐怖主義和應對地區衝突”的要求。回顧2022年之前俄軍參與的如頓巴斯衝突、敘利亞反恐等小規模、低強度衝突,俄軍的表現可圈可點,側面反映軍改實施的“義務兵+合同兵”雙軌制可以在控制軍費的基礎上,滿足國家安全防護要求。

  然而,這種兵役制在面對具有代理國性質的大規模、高強度、長時間衝突時,則顯得俄軍兵力力不從心。首先,烏克蘭衝突以來持續在全國發動徵兵和動員,根據烏武裝部隊發布的消息,烏動員和徵兵人數過百萬;其次,北約國家不斷增加對烏軍事援助,同時為烏軍培訓士兵,2023年4月,歐盟稱已為烏克蘭訓練超1.6萬名軍人;此外,根據俄國防部數據,至少有13387名來自波蘭、美國、格魯吉亞和加拿大的雇傭兵加入了烏克蘭軍隊(其中5962人陣亡)。三方力量相加使烏軍的人員戰鬥力、裝備規模和情報信息量基本達到了能與俄羅斯相制衡的程度,多次在短期內贏得了戰場優勢。面對2000多千米漫長戰線,俄軍兵力吃緊。

  武裝力量動員進展

  1、醞釀動員2022年2月,俄羅斯對基輔的“閃電戰”計劃受挫後,動員問題便被提上議程,但考慮多種因素,普京曾&&盡可能避免動員。據《莫斯科時報》報道,自戰爭開始以來,俄羅斯政府已14次拒絕了動員的可能性,原本在5月9日宣布動員的計劃沒有實施。但烏軍頻繁的大規模反攻和2000多千米戰線上的焦灼,迫使俄重新考慮動員問題,將動員範圍聚焦於合同兵。

  2023年12月1日,普京簽署新擴軍令,編制人數將增加約17萬人,自簽署日生效。根據該文件,俄武裝力量人員編制被確定為220.9130萬人,其中包括132萬名軍人。在因新文件頒佈而失效的上一份相關總統令(早在2022年8月簽署,自2023年1月1日起生效)中,預計俄武裝力量編制將增加13.7萬人,武裝力量人員編制為203.9758萬人,其中現役軍人約115.0628萬人,其他為合同兵。

  2、實施動員2022年9月21日,俄羅斯迫於前線需求頒佈了“關於宣布俄羅斯聯邦部分動員”的法令,計划動員30萬預備役,當日生效。俄方稱此次動員人數只佔到俄國防動員資源的1%,普京特意強調:只有那些目前在預備役中的公民,首先是那些曾在武裝部隊中服役、有一定軍事專業和相關經驗的人將被徵召服兵役。同月,俄國家杜馬通過了“廢除被判謀殺、搶劫和毒品等嚴重罪行的公民不得徵兵的禁令,保留了被判侵害未成年人罪、‘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罪不得徵兵”的法令。2022年11月,普京簽署了一項法令,規定在2022年12月30日之前建立軍隊人員登記數據庫,由國防部、數字發展部和聯邦稅務局共同承擔。瓦格納私人軍事公司也在此期間大量招募雇傭兵,到2023年1月,瓦格納的人數增加至5萬人。

  隨着戰爭時間線的拉長,俄軍防禦缺口擴大、補給不足、作戰指揮與通信等問題凸顯,多輪攻勢收效甚微。俄軍隨即在2023年春季轉入戰略性防禦,同時啟動新一輪徵兵工作。2023年春季徵兵約15萬人,秋季徵兵約13萬人,年度徵兵計劃全部完成。2024年至今,徵兵約19萬人。

  制定發布大量武裝力量動員新法律法規

  完備的動員法規,是國家動員力的制度保證,是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以來,俄羅斯在原有動員法的基礎上,根據作戰需要,充分考慮國情、經濟形勢和民生問題,制定、完善併發布了近30項武裝力量動員基本法、指令和函件,近200項動員保障法、指令和函件,對延期動員基本法進行了部分修訂。

  1、武裝力量動員基本法

  俄羅斯原有10余項適用武裝力量動員的基本法,其中1997年制定的《俄羅斯聯邦動員準備與動員法》明確了動員準備和動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則和內容,規定了俄羅斯聯邦總統在動員準備和動員方面行使的權力,以及聯邦會議、國家杜馬、聯邦執行機關等機構的權力和職能。在2022年的國防動員中,該法律成為了重要的法律依據,確保了動員工作的制度化和法治化。

  2、現行武裝力量動員基本法新制定併發布的近30項武裝力量動員基本法,涵蓋動員傳票、動員範圍、動員信息登記、駐地醫護人員保障、教師延期徵兵、人員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以及其他相關管理規定。

  3、推遲武裝力量動員法俄羅斯在推遲武裝力量動員上主要遵照1997年2月26日第31號聯邦法“關於俄羅斯聯邦的動員準備和動員工作”,結合實際對其中部分條款進行了修訂,發布和修訂約70項法律和規定。在第31號聯邦法中,對享有推遲參與動員的公民範圍進行了明確規範,主要以存在職業需求和家庭困難的公民為主。例如:因政府和組織需要;因健康原因暫時無法服兵役的,可由政府通知推遲服兵役,推遲時間最多六個月;需長期照顧久病或殘疾父母、妻子、丈夫、兄弟、姐妹、祖父母或收養者的公民;在缺乏合法贍養人的情況下,擔任未成年兄弟姐妹的監護人或受託人等。2022年後新修訂的法律草案內容,則對推遲參與動員的公民範圍進行了進一步細化,包括:2022年9月28日提交國家杜馬的聯邦法草案N201632-8,有3名或以上小於18歲的子女,以及23歲以下正在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子女,或有1名或多名小於18歲的子女由母親獨自撫養;2022年11月9日提交國家杜馬聯邦法草案N231598-8,有4名或4名以上小於18歲的受撫養子女,或有1名、1名以上小於18歲的受撫養子女的單身母親等;2023年2月22日第296號俄

  羅斯政府法令,對參與國家各領域信息化建設的設計、開發、實施、維護和運營的公民,也可推遲參與動員。

  另外,俄聯邦政府也同步發布了懲罰和保障政策。加強了對拒服兵役、逃兵、投降等行為的處罰力度。盡可能保障被徵召公民的生活和權益,發布諸如提供與合同軍人相同的工資水平、保留原工作崗位和職務、延期還貸福利、家庭醫療保障等大量政策,特別強調女性和服完義務兵役的人在衝突期間不參與動員。

  小結

  迫於前線壓力和軍隊人員不足,俄羅斯在二戰以來首次啟動動員令,雙方對抗的長期化和進一步激烈化已不可避免。但不同於傳統的國防戰時總動員,俄此次動員屬於有限的軍事動員,動員範圍以預備役人員、具有軍事技能的人員為主,主要為解決這類臨時軍事危機或小範圍衝突,不涉及普通民眾和義務兵,基本不影響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動員範圍可以理解為我們時常看到的口號“若有戰,召必回”。

  從俄政府批量發布、修訂的動員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內容來看,俄羅斯具備動員法基礎但法律法規體系不夠完善,缺乏對平時轉入戰時動員的詳細規定和具體操作要求。戰爭時期俄對該領域進行了全面補充和完善,幾乎考慮到了軍隊能力、後勤穩定,以及與維持生産秩序和社會穩定相關的各個方面。過程中尤其注重信息化智能化建設,鼓勵信息化領域人才在這一時期發揮更大作用,促進民轉軍的使用。(許佳)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