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 15 09:15:50
來源:解放軍報

捷克兵器發展的那些事兒

字體:

    在一本近30年前的兵器雜誌上,筆者無意間瞥見了封面上一把捷克CZ-75手槍,封面配文:“性能可靠,做工精良”。如今,CZ-75手槍全球産量超過百萬支,裝備了多國軍隊。布局精巧、精度良好、工藝精美,這三個“精”,是CZ-75手槍的特點,也可以説是捷克兵器的一個縮影。

    曾幾何時,軍迷們對捷克武器裝備不吝溢美之詞:“小國出好槍”“捷克出品,必屬精品”……這些都體現着軍迷對“捷克造”的質量肯定。

    今年,東道主捷克在布爾諾IDET防務展上展出的LEV輕型突擊車、MR-2“維克托”防空系統等裝備吸睛眾多,又一次收穫了軍迷對捷克製造的讚美。

    從早年間名聲在外的手槍、輕機槍,到近些年生産的重型武器裝備,捷克這個僅7.89萬平方公里的中歐國家,在世界兵器發展史上曾掀起哪些“浪花”?本期,讓我們一起回眸捷克兵器發展之路,聊聊捷克兵器發展的那些事兒。

    T-72M4CZ坦克。資料圖片

    “繼承者”騰飛,經典武器打出知名度

    捷克是中歐的內陸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捷克工業基礎雄厚,且擁有一個高度工業化的經濟體系。這為其武器製造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這和捷克的國情密切相關。1918年,奧匈帝國被一戰拖垮,捷克與斯洛伐克從中分裂出來,組合成一個新國家——捷克斯洛伐克。這個新國家境內擁有豐富的煤鐵資源、便利的水陸交通,集中了奧匈帝國70%以上的工業區,如此便順理成章繼承了奧匈帝國的龐大“遺産”。

    不僅如此,大量捷克、斯洛伐克的人們當時都在工廠工作,他們掌握着當時先進的工業技能。天時、地利、人和,使捷克斯洛伐克很快走上了工業騰飛之路。該國機械製造、動力設備等産業,在歐洲乃至世界的影響力逐漸增大。在其境內,涌現出一些具有知名度的大型軍工企業,比如著名的斯柯達兵工廠、布爾諾兵工廠等。

    捷克斯洛伐克的武器生産數量比較可觀,除小部分供應本國軍隊使用,其餘大部分外銷出口。二戰爆發前,該國出口的軍火佔世界軍火出口的30%之多,對世界軍事發展産生過深遠影響。

    戰爭是武器裝備的試金石。在以抗日戰爭為真實背景的電視劇《亮劍》中,團長李雲龍遭日寇圍困。危急關頭,政委趙剛帶隊營救,李雲龍聽到了戰友手中“捷克式輕機槍的聲音”,這讓他和警衛員看到了被救的希望。這款機槍,正是由布爾諾兵工廠生産的ZB-26輕機槍。

    據了解,1927~1939年,布爾諾兵工廠向中國出口了3萬多挺ZB-26,該槍後來被中國的軍械廠大量仿製,總數超過10萬挺。這款1923年研發成功的機槍,槍管、彈匣均可快速更換,且重量較輕,堅實可靠。抗日戰場上,中國軍民手中的“捷克造”表現出色。全世界有80多個國家裝備過ZB-26輕機槍及其衍生型號。英國軍隊的“布倫”輕機槍,也在此基礎上改進而成。

    二戰前夕,德國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接管了其軍工體系,不僅大大補強了德國的軍工産能,也讓德國獲得了不少現成的武器裝備,除了VZ-24栓動式步槍、ZH-29半自動步槍這些輕武器名槍,其獲得的很多重裝備戰場表現同樣出色。

    例如,斯柯達兵工廠製造的LT-38坦克性能可靠,成為德軍發動“閃電戰”的利器之一。德國人還利用它製造出一系列變型車,為德國的諸多坦克提供了設計原型,可謂德軍坦克部隊裏的“萬金油”。比如,“黃鼠狼”III自行反坦克炮、“追獵者”坦克殲擊車等裝備就採用了LT-38坦克的底盤。

    此外,捷克斯洛伐克的軍用飛機雖然存在感偏低,同樣不乏優秀機型。如Avia B-534雙翼戰鬥機被很多人評價為二戰中最好的雙翼飛機,因為設計出色,活躍在各大戰場。

    ZB-26輕機槍。資料圖片

    應對風雲變幻,積極求變蹚出一條路

    冷戰時期,捷克斯洛伐克加入了蘇聯陣營,軍工生産得到了來自蘇聯和經互會的資源傾斜,武器生産數量仍在增加。相關數據顯示:1950年,捷克軍工産值在機械製造業的比重為4%;1953年,這一數字增加到27%。其軍火生産,不僅能滿足自身的國防需要,也為蘇聯、華約組織其他國家提供裝備支持。可以説,大量的對外貿易,促進了其軍火工業的繁榮。

    當時,捷克斯洛伐克的武器幾乎都是蘇制武器。憑藉豐厚的家底,他們依然研製出VZ-61“蝎”式衝鋒手槍、L-39教練機、“達納”155毫米自行火炮、能發現隱形飛機的“維拉”雷達等武器裝備。

    時代是不斷變化的。自上世紀80年代起,隨着世界科技快速發展,第三次産業革命浪潮襲來,靠“吃老本”是行不通的。東歐劇變後的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分解成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國家,捷克的軍工産業,一度陷入低谷。捷克不得不裁撤國內的兵工廠、裁減軍工技術人員、出售裝備製造技術,軍工生産難以為繼。捷克意識到,沒有及時進行技術變革,就會在未來競爭中落敗。

    挑戰的另一面是機遇。1993年,捷克多家軍火企業聯合起來,成立了RDP軍火工業集團,其中包括斯柯達、布爾諾等知名企業。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捷克啟動了國防現代化計劃,他們先從恢復軍工生産開始,後來研製出“集多種手槍優點於一身”的CZ-75手槍、打造出自己的CZ-805突擊步槍等武器。

    更值得一提的是,捷克對主戰坦克的升級。T-72系列坦克堪稱二戰後産量最多的坦克之一,作為典型的蘇式裝備,捷克自然裝備了不少。此次進行現代化升級,捷克打造出了T-72M4CZ。該型坦克安裝了一台900馬力柴油發動機,可以驅動這輛50噸的坦克達到約60千米的最大公路時速。

    T-72M4CZ坦克大量配備西方系統,主要在火力和防護兩個方面。一方面,坦克使用意大利的TURMS-T火控系統,射擊準確性更高,在夜間環境下尋、殲能力更強。它發射的穿甲彈是以色列生産的鎢芯穿甲彈,威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該坦克考慮到了隱身性能,例如安裝了遮蔽熱量板,這對減少熱輻射起到一定作用,同時也加強了對履帶系統側面的保護。

    弊端也隨之而來——以上這些變化使坦克變得更沉重,導致T-72M4CZ坦克的成本不斷攀升。造價的高昂,使其改造數量非常稀少,沒法打開外銷市場。

    CZ-806 Bren2突擊步槍。資料圖片

    “外星人”手槍。資料圖片

    以合作謀求轉型破局,前景如何尚待觀察

    現在捷克的武器庫中,出現了來自奧地利的“潘德II”輪式裝甲車、瑞典的JAS-39“鷹獅”戰鬥機、美國的UH-1直升機……近年來,隨着世界科技迅猛發展,捷克憑藉自身在全球範圍內的裝備競爭中感到乏力,與他國軍工企業之間合作,不失為一個解決辦法。捷克實行有自身特色的“引進來、走出去”,在此過程中快速提升本國武器裝備的研製水平。

    2019年,捷克從以色列採購了8套“鐵穹”ELM-2084多用途雷達系統(MMR)。2020年,捷克又決定引進以色列SPYDER防空導彈系統,未來將取代SA-6防空系統。在採購以色列武器的同時,捷克也注重與其合作研製武器。2018年,雙方以捷克L-59輕型教練機為基礎,研製了F/A-259輕型攻擊機,主打廉價戰機市場。今年6月,美國國務院批准向捷克出售F-35戰鬥機、彈藥和相關設備,訂單總額達數十億美元。另外,捷克軍隊即將接收20架美國直升機——10架UH-1Y“毒液”直升機和10架AH-1Z“蝰蛇”直升機,以取代米-24、米-35攻擊直升機。

    如果説,“拎筐外購”和謀求合作是捷克武器發展“引進來”的重要手段,那麼“走出去”靠的是創新設計和誠意。2015年,巴基斯坦在參加競標的一眾名槍中選擇了捷克CZ-806 Bren2作為下一代步槍。捷克CZ公司提供完整的技術和成套的生産線,可謂誠意滿滿。

    注重人機功效,是如今捷克製造主打的競爭力。因為只有這樣,捷克才能在當前激烈的國際裝備競爭下,取得一席之地,熱銷的CZ-806 Bren2突擊步槍就印證了這一點。為減輕槍身重量,該突擊步槍大量採用高強度工程塑料,並在結構中加入了許多“肋條”式設計加以“塑型”。在彈匣卡榫方面,該槍改用按鈕式彈夾,讓射手可在手不離握把的狀態下完成裝填操作。“模塊化”讓這把槍擁有了“更多可能”,射手可以根據戰鬥任務的不同,選用3種長度的槍管。

    武器製造離不開精良的製造工藝,但在當今世界,高新科技才是裝備研發的“源頭活水”。同時,受制於資金和人才短缺、勞動力不足等因素,使捷克在武器裝備的研發和生産領域都面臨不少困難。

    近年來,無論是捷克引進西方電子設備技術改進出的BVP-M2“胡狼”步兵戰車,還是堪稱革命性創新之作的“外星人”手槍,吸收各國先進科技經驗也好,鑽研新式武器也罷,都已成為捷克發展武器裝備不可或缺的支撐。我們能從中管窺到捷克試圖恢復往日軍工産業繁榮的願景,但未來發展如何,還要從時間中尋找答案。(李由之 趙富豪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