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動輒指責他國研製核武器“破壞地區局勢”,但事實證明五角大樓對於研製新型核武器態度最積極。美國《防務新聞》28日稱,五角大樓宣布正在研製新型B61-13核炸彈,其目的是“適當威懾兩個主要核武器競爭對手——中國和俄羅斯”。
美國新型核彈頭什麼樣
《防務新聞》稱,五角大樓在聲明中&&,這款新型核武器屬於B61系列核炸彈,它被命名為B61-13,將取代美國核武庫中部分較早的型號。這已經是美國近年來公開的第二種新型核武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曾宣布開始批量製造B61-12核炸彈。
美國“突發防務”網站介紹稱,美國核武庫中,除了陸基和潛射洲際導彈攜帶的核彈頭外,美國空軍還保留了部分可以由戰機空投的B61系列核炸彈,後者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研發,已衍生出多個型號。B61系列核炸彈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可以根據需要調整爆炸當量。據稱,該系列中威力最大的B61-7核炸彈,爆炸當量為36萬噸TNT,而B61-12的當量最低可調為300噸TNT,因此相比冷戰時期那些動輒上百萬噸TNT的大當量核彈頭,B61系列核炸彈被普遍認為具備戰場使用價值,實質上是降低了核門檻。《防務新聞》介紹説,這次公布的B61-13是以B61-12為原型的大當量核炸彈,將用於對受到高度保護的設施,例如地下戰略指揮和控制中心等目標實施毀滅性打擊。如果B61-13獲得美國國會的批准和撥款,將由美國能源部下屬的國家核安全管理局負責生産。值得注意的是,儘管B61-13和同系列核炸彈一樣,可以由北約國家的B-2、F-15、F-16和F-35等多種轟炸機與戰鬥機攜帶,但五角大樓透露,它將僅供美國軍方自用。
據介紹,B61系列核炸彈的更新換代並非是製造全新核彈,而是更換老式核彈的外部套件,“這樣美國可以在不增加核武器數量的情況下,獲得更強大的核打擊能力”。但即便如此,相關費用仍高得令人咋舌。負責研製工作的美國能源部桑迪亞實驗室透露,B61-12核炸彈的平均成本為2750萬美元,比同重量的黃金還貴。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的核武器專家漢斯·克裏斯滕森透露,B61-13將採用與20世紀八九十年代研製的B61-7相同的核彈部分,並配備與B61-12類似的外殼和尾部套件,這樣就能夠充分利用現有B61-12核炸彈的生産線。五角大樓在聲明中強調,“B61-13將通過現代戰機挂載,從而增強針對我們對手的威懾能力,同時讓盟友和合作夥伴放心。它還將為總統提供更多選擇來打擊更堅固、大面積的軍事目標”。
專門針對地下加固目標
克裏斯滕森&&,五角大樓官員&&,預計 B61-13的生産量非常少,可能只有幾十枚,目前美國核武庫中的此類核炸彈總數在400-500枚之間。《防務新聞》透露,儘管預計産量很少,但它直接關係到美國政界已經持續多年的一場爭執。報道稱,按照規劃,B61-13核炸彈將取代B61-7和B83-1等老式核炸彈,其中B83-1是美國核武庫中威力最大的型號,爆炸當量超過120萬噸TNT,相當於1945年美軍投放在廣島的原子彈威力的80倍。美國奧巴馬政府曾宣布將退役並銷毀全部B83-1核炸彈,但他的繼任者特朗普上&後推翻了這一決定。如今拜登政府試圖再次努力退役B83-1,但遭到共和黨議員的強烈反對,他們主張“美國需要大威力的B83-1核炸彈,以打擊對手深埋在地下的堅固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能部分取代B83-1打擊地下加固目標的B61-13有助於爭取共和黨方面的支持。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亞拉巴馬州共和黨人邁克·羅傑斯和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資深共和黨人羅傑·威克在聯合聲明中強調:“B61-13不是一個長期解決方案,但它將為我們的指揮官,特別是在太平洋和歐洲地區的指揮官提供更大的靈活性。”
美國“動力”網站也注意到,美國研製B61-12核炸彈時曾宣稱,通過提高命中精度,讓爆炸威力集中釋放,B61-12可以取代專門針對地下堅固目標而設計的B61-11和B83-1核炸彈。其中B83-1完全依靠巨大的爆炸當量摧毀地下目標,而B61-11是專門研製的“地下堡壘毀滅者”,配備了貧鈾彈頭、延遲引信和尾部助推火箭發動機,使它可以深入地下深處再引爆,從而摧毀類似俄軍科斯文斯基·卡門基地等專門加固的地下掩體。但“拜登政府拒絕發布《2020年核態勢評估報告》的完整非機密副本,新宣布的核彈計劃似乎表明,B61-12並未實現原先規劃的相關能力。因此五角大樓研製B61-13的主要目的可能是替代B83-1。”克裏斯滕森&&,“B61-13提高了爆炸當量,顯然會對目標産生影響。假設美軍要摧毀一個非常堅固的設施,是用1枚B61-13,還是用2枚B61-12,是需要去考慮的。”
桑迪亞實驗室發布的B61系列核炸彈照片
報道猜測稱,由於五角大樓關於B61-13的情況説明書根本沒有提及 B61-11,這表明後者在可預見的將來仍將保留在美軍核武器庫存中,或者未來美軍還將繼續研製一種專用的鑽地核炸彈。美國國防部在聲明中提到,“雖然B61-13將為總統提供針對某些較堅固和大面積軍事目標的額外選擇,但五角大樓將按照指示,單獨繼續完成和實施擊敗加固和深埋目標的綜合戰略”。
針對中俄意圖明顯
讓外界擔心的是,美國軍方和媒體幾乎都毫不掩飾地將研製B61-13新型核炸彈的目標對準中俄。《防務新聞》稱,羅傑斯和威克在聯合聲明中宣稱:“正如戰略態勢委員會最近指出的那樣,中國和俄羅斯正在進行全面的軍備競賽,而美國則在原地踏步。應對這一威脅需要我們的威懾態勢發生巨大轉變,而不是漸進或零碎的改變。”五角大樓&&,建造這種新型核武器的決定是根據《2022年核態勢評估》所展現的“不斷變化的安全環境”,“美軍需要對其核力量進行現代化改造,以適當威懾其兩個主要核武器競爭對手——中國和俄羅斯。”“動力”網站宣稱,俄羅斯和中國都在建設地下指揮控制中心及配套設施。2021年俄總統普京證實,俄軍已經基本完成新的地下核指揮和控制設施的掩體建設。報道稱,俄羅斯已經有兩處地點符合相關描述,一處位於烏拉爾山脈北部的科斯文斯基·卡門基地,另一處位於南烏拉爾山脈的雅曼陶山基地。它們深埋在約300米厚的堅硬花崗岩下,即便遭遇核打擊時也有良好的生存能力。“中國一直在為洲際導彈建造巨大的加固發射井,並擁有可以容納各種關鍵資産的地下設施。”報道還提到,朝鮮和伊朗近年也大力建設越來越深的地下基礎設施,以保護關鍵資産免受美國的打擊。
有分析認為,美國近年來不斷更新核武庫,宣布研製或列裝包括W93、W76-2、B61-12和B61-13等多型核武器,其中部分型號已經實戰部署,例如2019年W76-2低當量核彈頭跟隨“田納西”號戰略核潛艇開始水下戰略巡航;從2022年開始,B61-12也被部署到歐洲。美軍新型核武器的功能正從早先的威懾轉向針對意圖明顯的實戰化,同時美軍還舉行了一系列核威懾演習,這些舉動將極大影響全球核平衡。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此前&&,美國才是世界最大的核威脅來源,美方應徹底反思自己的核政策,切實履行核裁軍特殊、優先責任,降低核武器在國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以有意義的實際行動減少核風險,以負責任的態度維護全球和地區的和平與戰略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