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越F-16軍售傳聞一度引發高度關注,越南可能會選擇美制F-16戰鬥機的最新改進型。
近日,有媒體分析稱,越南可能購買的美國F-16是該戰機的最新改進型——F-16V,這種達到三代半水準的戰機可大幅提升越南空軍的作戰能力。
據媒體此前報道,美國和越南目前正在討論兩國自冷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軍售,其中最主要的是越南引進美制F-16戰鬥機,以協助越南空軍加強其防禦能力。不過報道稱這項協議仍處於初期階段,具體條款尚未敲定,也有可能無法達成。
美方正考慮為這筆價格不菲的軍售開啟特別融資條件,這將有助於資金不足的越南擺脫對俄制武器依賴。白宮和越南目前沒有對融資報道有回應。一位美國官員&&:“美國政府內部正在努力解決的問題之一,是如何創造性地提供更好的融資選項給越南,讓他們有可能拿到對他們真正有用的東西。”
F-16V進行了全方位升級,相對以往型號,戰力更強。
越南或選擇最新型F-16
美國雖然早在1995年就與越南恢復了外交關係,但直到2016年美國總統奧巴馬開啟“亞太再平衡”戰略才全面取消對越南的武器禁運。越南每年武器進口花費約為20億美元。但由於美國武器裝備及培訓成本高昂,越南購買的美國武器還不到4億美元,並且引進的裝備也僅限於2艘美海岸警衛隊的“漢密爾頓”近岸巡邏艦(贈送艦體,但培訓以及後勤維護需要越南出錢)和部分教練機,80%主力制式裝備還是來自俄羅斯。
有媒體報道稱,越南看上的是F-16目前最新的改進型是F-16V,雖然原型機首飛距今已近50年,但F-16V的新賣點是在於融入了第五代戰鬥機的某些技術特點。曾經的F-16技術發展總監蘭迪.霍華德&&,“在研製F-35和F-22上的經驗使得能夠將最新的技術引入F-16。借助高速數據網絡系統和處理技術,通過雷達獲取的信息可以作為高清圖像和視頻輸入駕駛艙。”這也意味着F-16V飛行員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顯著提高。
F-16V裝備的AN/AP-G83有源相控陣雷達(SABR)是F-35裝備的 AN/APG-81雷達的衍生産品。與之前的雷達相比探測距離增加了30%以上,使得戰機整體戰場態勢感知能力提升了220%,自衛能力提高了180%。在動力方面,F-16V新配備了F-110GE改進型發動機,使得飛機航程增加到1500公里,飛機推力也得到了加強。
得益於新一代的機載任務計算機和電子戰套件、先進數字化座艙、聯合頭盔提示系統、升級後的Link-16戰術數據鏈、ARC-210機載無線電,F-16V可以攜帶各種空戰導彈和對地精確制導炸彈,F-16V的搭載選用範圍已經超過了180種。另外,新機的機身結構也得到強化,標準使用壽命從8000飛行小時增加到12000小時。
無論是現役F-16改進還是全新的F-16V,換裝相控陣雷達後態勢感知能力都有大幅提升。
軍售背後的意圖
雖然目前美國與越南的軍售談判還在進行,雙方也還沒有敲定最後的交易細節。但從雙方目前的意向和實際情況來看,F-16V是最有可能的,否則引進“價高質次”的空軍主戰裝備,越南國內也會有不同的聲音。對美國方面來説,此次軍售背後的意圖無非有以下兩點。
第一,越南一直是俄羅斯的盟友,儘管進入21世紀後美越關係回暖,但越南一直是採購俄羅斯的外貿軍品作為自己核心作戰裝備,並且短時間內越南也沒有替代俄羅斯作為軍貿對象的計劃。但美國想借助此次俄烏衝突中,越南從俄羅斯獲得新戰機變得困難,利用F-16進入越南的機會,培養起使用美式裝備的習慣,讓越南新建一套維護美制武器的後勤支持系統。因為越南工業化程度較低,當其對引進美式裝備接納到一定程度之後,通過其他軍品的銷售,擠壓俄羅斯在越南的軍品出口市場,最終將俄羅斯的軍品擠出越南市場。
第二,攪亂南海局勢,加強對所謂戰略對手的圍堵也是美國積極向越南出口武器的一個目的。越南空軍的威脅環境還是比較簡單的。老撾和柬埔寨方向基本沒有威脅;而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又太遠,也構不成實際的威脅;泰國是美國的條約盟國,因此美國向越南提供F-16也不會是用來對付泰國的,因此目標是誰也就不言而喻了。目前越南與中國在陸地和海洋上一直都存在爭端,但多年來雙方一直小心管控,一切問題雙方都在尋求政治解決,中越發展勢頭良好,這是美國不想看到的,通過軍售攪局是美國的慣用手段。
越南空軍裝備的蘇-30MK2V戰鬥機。
推進空軍裝備現代化
越南空軍在越南戰爭結束時,靠着大量繳獲的美式戰機,規模一度達到上千架,妥妥的“東南亞小霸王”,但由於缺少零部件和維護,隨着美式飛機退出序列,越南空軍規模一落千丈。冷戰結束後,越南空軍也根據國內國際形勢進行戰略轉型,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和現代化升級,力圖提升自身在軍事領域的地位和實力。由於打造現代化空軍需要耗費大量資金,手中並不寬裕的越南只能有的放矢,考慮到海洋方向的作戰,越南也看中了雙發重型戰鬥機。
1994年,越南開始引進蘇-27系列戰鬥機,至1997年,越南空軍共引進12架蘇-27系列戰鬥機,其中包括7架單座型蘇-27SK和5架雙座型蘇-27UBK,這12架蘇-27全部裝備於其殲擊航空兵第940團(之後改番號為殲擊航空兵第925團)。進入新世紀,越南又開始引進作戰能力更強的蘇-30系列戰鬥機,從2004年起至2016年,越南空軍分四批引進了36架蘇-30MK2V,分別裝備於殲擊航空兵第935團、殲擊航空兵第923團和殲擊航空兵第927團。
如何替換老舊的米格-21已經成為越南空軍必須面對的問題。
相對於主要執行爭奪制空權任務的蘇-27系列戰鬥機,蘇-30MK2V可攜帶遠程空地導彈、空艦導彈和制導炸彈以及多種空空導彈,既能執行爭奪制空權的任務,也能執行對地和對海攻擊任務,多用途作戰能力大幅提升,較大的作戰半徑也滿足越南海上作戰方向。考慮到國防預算的限制,越南在武器裝備發展上選擇了“空、潛、快”的模式,海上力量大力發展導彈快艇並引進了6艘“基洛”級潛艇。這種武器裝備思路雖然與大國衝突沒有什麼勝算,但在小規模衝突中依然不可小覷,若與越南周邊幾個小國相比,則是一支實力不俗的力量。
越南考慮引進F-16戰機既有政治方面的考慮,也有軍事方面考慮。因為國內有一批老舊的米格-21戰鬥機和蘇-22戰鬥轟炸機亟需更換,而且周邊國家三代半戰鬥機數量越來越多,為了彌補差距,也需要引進三代半水平的戰鬥機。而俄羅斯蘇-35雖然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但如果有美國方案的參與,既可以作為籌碼與俄羅斯討價還價,也可以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引進F-16,讓武器來源多元化。
對於越南來説,價格和後勤維護是引進F-16最需要考慮兩個因素。目前F-16V售價加上人員訓練、整體後勤服務和相關彈藥採購的費用,折合2億美元一架。有鋻於F-16軍售項目有美越關係提升“投石問路”的作用,1-1.5億一架的價格還是有可能的,但這個價格還是非常高昂的,比蘇-35高出至少3000萬美元,而且還需要建立一套美式戰機的維護體系和訓練體系,單機運行成本會進一步攀升。
此外,目前,洛克希德·馬丁位於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的工廠新訂單已經排到了2024年之後,美國空軍自身也早就停止接收新F-16,現在生産的都是外銷型號。外銷戰鬥機雖然是批量生産,實際上每一個具體用戶都有一定的特需改動,無法輕易改變生産順序。新列入生産計劃的F-16V沒有幾年不可能交付,這將嚴重制約戰機交付的時間進度。因此,美越是否最終達成協定還存在很多變數。(邰豐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