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色列國防部首次公開了第五代“梅卡瓦”主戰坦克。不過,這一次以軍並沒有按照慣例將該型坦克命名為“梅卡瓦”Mk5,而是賦予其一個新的名字——“巴拉克”。
需要説明的是,“梅卡瓦”在希伯來語中的意思是“戰車”,而“巴拉克”的意思是“閃電”。比如,以色列IAI公司現在的主打産品之一就是“巴拉克”-8中遠程防空導彈系統。那麼,為最新一代坦克更換新的名稱顯然是以色列國防部希望“巴拉克”坦克能夠開啟一條不同於此前四代“梅卡瓦”坦克的新發展路徑。
“巴拉克”坦克是三代半坦克的深度改進型號,態勢感知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
讓坦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從目前以色列國防部公布的信息來看,“巴拉克”坦克是以“梅卡瓦”Mk4為基礎改進而來的,前者基本上保留了後者的車體、炮塔、火力、防護以及動力-傳動系統,而最大的改進之處就是大幅提升了火控系統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對周邊戰場環境的態勢感知能力。雖然從外形上看,“梅卡瓦”Mk4與“巴拉克”並沒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後者相比前者在戰鬥力上已經有了質的提升。
以往,主戰坦克受制於信息化水平以及火控系統的性能限制,其戰場態勢感知能力是比較弱的。比如,在海灣戰爭中,美國陸軍M1A1主戰坦克進行夜戰時,還需要配合作戰的M2A2步兵戰車為其進行目標指示。而且。敵我雙方情報信息的傳輸基本上都依靠語音,包括敵方目標的方位、距離、類型、數量等等。此外,車長在進行戰場態勢觀察時,還要經常打開艙蓋,探出身體利用望遠鏡進行目視偵察。
在海灣戰爭之後,隨着M1A2、“豹”2A5以及“勒克萊爾”等第三代改進型主戰坦克的出現,坦克車組成員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才有所增強。其中,“勒克萊爾”是世界上第一款為車長配備獨立的高性能周視觀瞄系統的第三代主戰坦克。此後,M1、“豹”、“挑戰者”等西方第三代主戰坦克在改進中也加裝了這一設備,並且成為了後來新一代主戰坦克的標配之一。有了獨立周視觀瞄系統,車長不必再探身進行目視偵察,就可以獲取戰場周邊可視範圍內的幾乎所有信息。而且,該設備本身就集成了白光、夜視、激光測距以及放大倍率等功能,再加上超越射擊能力,最終讓車長與炮長之間形成了具有革命性意義的“獵-殲”乃至“殲-殲”能力。如果説之前主戰坦克只能進行“1V1”對戰的話,在進行了這樣一番大幅改進後,新一代主戰坦克就具備了多目標接戰能力。
以色列坦克發展雖然獨樹一幟,但一些技術值得跟蹤研究,畢竟以色列國防軍久經沙場,實戰經驗豐富。
經過上述改進後,雖然車長和炮長都擁有了各自獨立的高性能觀瞄系統,甚至可以分別跟蹤、瞄準不同的目標。但是,在更為複雜的作戰環境下,比如山地 丘陵、城鎮、林地等地區,主戰坦克依然需要步兵配合作戰,為其指示目標。這主要是因為車長和炮長觀瞄系統的視場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觀察周圍360度全方位的情況,就需要不停地旋轉觀瞄系統。
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技術人員受到了F-35隱身戰機的EODAS,即光電分佈式孔徑系統的 啟發,按照周向360度全方位觀察的要求,在主戰坦克炮塔以及車體的不同部位上安裝多個高清攝像頭。每個攝像頭獲取的視頻圖像可以實時顯示在車長的綜合顯示屏上,從而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擺脫對於步兵的依賴。當車長通過分佈式攝像頭髮現某個方向上出現敵方目標時,就可以立刻利用獨立周視觀瞄系統旋轉到相應的方位,進行瞄準、跟蹤並及時予以打擊摧毀。
“巴拉克”有何技術特點?
應該説,主戰坦克信息化以及火控系統發展到這一步,與30年前甚至10~20年前相比,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已經有了質的提升。但是,新的問題隨之而來。首先,車長所配備的顯示屏數量以及尺寸是很有限的,不僅要以地圖的形式顯示敵我雙方兵力部署信息,還包括數據信息的接收和分發、與友軍以及上下級作戰單位的通信。而且,由於具備了超越射擊能力,車長顯示屏還要顯示火控系統的相關信息等。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有額外的顯示屏用於顯示分佈式攝像頭的視頻信息。另一方面,車長在發現新的目標後,還必須進一步人工識別是我方目標還是敵方目標,以免發生誤傷事件。那麼,“巴拉克”主戰坦克的主要改進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
為了增強坦克的主動防禦能力,“巴拉克”坦克加裝了“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
首先,“巴拉克”主戰坦克不再使用其他第三代主戰坦克的車長獨立周視觀瞄系統與分佈式攝像頭的組合模式。該型坦克採用了一具COAPS高性能&&式光電觀瞄系統代替了傳統的車長獨立周視觀瞄系統,與後者相比,前者不僅可以實現水平周向旋轉,還具有俯仰觀瞄能力,從而極大提升了對空觀測性能。如果配合裝備小口徑自動炮的遙控武器站,則“巴拉克”坦克就可以具備更強的對空防禦能力。
其次,高性能&&式光電觀瞄系統所獲取的圖像並不是在車長顯示屏上進行顯示,而是直接輸入到車長專用的頭盔瞄準具上。這款頭盔瞄準具在設計布局和功能上類似於當今先進戰機或直升機所使用的同類型頭盔瞄準具,其顯示系統採用雙目衍射鏡片設計,既可以顯示視頻圖像,也可以顯示主戰坦克的相關數據,以色列稱之為“鐵視”系統。這樣,即使車長在炮塔內,也能夠像探身在外一樣,對戰場周圍環境一覽無余。更為讓人感到驚奇的是,車長頭盔瞄準具與高性能&&式光電觀瞄系統還可以實現同步旋轉俯仰,類似於武裝直升機飛行員頭盔瞄準具與光電頭之間的聯動。這樣,發現目標後,車長既可以使用主炮射擊,也可以利用遙控武器站進行射擊,實現發現即摧毀。
再者,“巴拉克”主戰坦克還配備了名為“藍寶石”的全自動敵我目標識別系統。無論是車長頭盔瞄準具還是經過改進的“萊謝姆”炮長瞄準鏡,只要在視野內發現目標就可以通過該系統自動識別確定是我方目標還是敵方目標。如果是敵方目標,“藍寶石”全自動敵我目標識別系統就利用紅色方框對該目標進行標識。這樣,車長和炮長就無需自己進行敵我目標的判別,可以迅速做出反應。該系統還會對敵方目標的威脅程度進行優先級排序,並提醒車組成員。
“巴拉克”主戰坦克配備了車長專用的頭盔瞄準具,這種頭盔瞄準具通常用於戰鬥機或直升機。
最後,“巴拉克”主戰坦克還裝備了埃爾比特公司的DAP750型作戰管理系統。該系統不僅可以利用數字化地圖顯示整個戰場的敵我態勢,還配備了車際間的高速保密數據鏈以及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也就是説,當多輛“巴拉克”主戰坦克編隊作戰時,各輛坦克之間可以實現最優化的配合戰術,當其中一輛坦克發現目標但是不太適合射擊時,可以自動指示其他坦克進行射擊。而且,該系統還將改進型“戰利品”硬殺傷主動防禦系統也集成在其中,如果敵方反坦克導彈來襲,則可以指示處於最優位置的坦克實施攔截,而不是像其他主動防禦系統那樣各車獨自為戰。
事實上,“巴拉克”並不是第一個採用這些新技術的主戰坦克,在2022年底美國陸軍舉行的“融合項目22”實兵演習期間,第1騎兵師第1-7騎兵中隊就曾經測試過一輛經過特殊改裝的M1A1 FEP“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該坦克由美國陸軍作戰能力發展司令部C5ISR中心進行改裝,集成了先進的自動化瞄準與殺傷系統(ATLAS),其功能與“巴拉克”主戰坦克非常類似。只不過美國陸軍對於這一系統還在進一步測試和研發之中,而以色列陸軍已經開始正式列裝了。
根據以色列國防部發布的信息,以色列陸軍第401裝甲旅第52營接收了首批“巴拉克”主戰坦克,逐步代替“梅卡瓦”Mk4。該項目由以色列國防部戰車和坦克項目局主管負責,改裝組件由埃爾比特公司、拉斐爾公司以及IAI公司提供,此後預計每年將交付數十輛。筆者分析,這些“巴拉克”主戰坦克應該都是在原有“梅卡瓦”Mk4基礎上改進而成,並非是全新生産的。
綜上所述,“巴拉克”坦克是三代半坦克的深度改進型號,態勢感知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對研製下一代坦克和改進現役坦克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值得跟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