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9/ 18 08:53:37
來源:解放軍報

“九一八”事變爆發92周年丨“殘歷碑”告訴我們什麼

字體:

    “殘歷碑”告訴我們什麼

    ——寫在九一八事變爆發九十二周年之際

    遼寧省瀋陽市有一座造型獨特的建築——殘歷碑,巨大的碑身宛如翻開的臺曆,上面的時間永遠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

    9月18日,的確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忘卻的日子。92年前的今天,日本關東軍以1.9萬兵力發動九一八事變,而張學良的東北軍人數達數十萬。由於國民黨政府和東北軍奉行“不抵抗政策”,短短4個多月,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面積3.5倍的東北大地全部淪陷,3000多萬中華兒女淪為亡國奴。愛國人士黃炎培悲憤地寫下《重光歌》:“吾和你抬頭試望,東北何方?遼沈何鄉?白山黑水,是誰的封疆?三千萬同胞,強者何法抵抗?弱者更何忍而投降?”

    然而,“不抵抗”既沒有換來和平,也沒有增加國民黨政府在談判桌上的分量,反而助長了日軍得寸進尺的貪慾。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寄希望於國際聯盟,口號是“彼有強權,我有公理”。當時駐國際聯盟的中國代表顧維鈞曾悲痛地回憶説,當他向各國代表逐個求援時,得到的最令他無地自容的回答是:“你們自己都不抵抗,怎麼能期望別人替你對付日本?”慘痛的事實再次告訴我們,委曲求全求不來真安全,只能招致更為屈辱的境況;割肉飼虎換不來真和平,只能使侵略者的野心更加膨脹。

    “逐日寇,復東北,天破曉,光華萬丈涌……”空前的民族災難喚起了空前的民族覺醒,激起中國人民的頑強反抗,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共中央相繼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滿洲事變的決議》等,號召全國民眾以民族革命戰爭將日本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在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推動下,中國人民經過14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

    克勞塞維茨曾告誡人們:“當一個國家容許他的敵國無限制擴張侵略的野心而不加以阻止的時候,這個國家就註定要開始衰敗了。”在重大風險、強大對手面前,唯有主動迎戰、堅決鬥爭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贏得尊嚴、求得發展,逃避退縮、妥協退讓只會招致失敗和屈辱。對我軍來説,在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遇到重大挑戰時,我們沒有退路,必須針鋒相對,寸土必爭。正如習主席所指出的:“中國人民深知,對待侵略者,就得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同他們對話,這就是以戰止戰、以武止戈,用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

    我們珍視和平,但不乞求和平;我們反對戰爭,但不懼怕戰爭。“宜將劍戟多砥礪,不教神州起烽煙。”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國家安全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大,大國博弈加劇,反分裂鬥爭形勢嚴峻複雜,周邊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更加凸顯,家門口生亂生戰的可能性增大,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我們必須錨定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統籌抓好各方向各領域軍事鬥爭準備,全面提高訓練水平和實戰能力,堅定靈活開展軍事鬥爭,更好發揮我軍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戰略功能,時刻準備為正義而戰、為和平而戰、為人民而戰,忠實履行保衛祖國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的神聖職責,忠實執行維護世界和平的神聖使命。 (作者:馬寶軍  作者單位:71939部隊)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69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