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8日報道,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從南美販毒集團使用的半潛式快艇上獲得“靈感”,打造一款屬於自己的半潛式無人補給艇。美媒報道渲染稱,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進行輕裝快速化的變革,為此正考慮如何在爭議的水域周圍,為岸上部隊補給與運送武器,因為在戰時“敵人”會切斷美軍的補給線以削弱其作戰能力,因此隱蔽而快速的補給方式對美國海軍陸戰隊來説“相當重要”。該消息也受到台灣“中時新聞網”等&&關注。
報道提到,美國海軍陸戰隊在與美國海岸警衛隊和緝毒局合作打擊販毒集團的過程中,對南美販毒集團所使用的半潛式快艇“印象深刻”。“中時新聞網”補充説,南美販毒集團的半潛式快艇採用流線型設計,暴露水面上的部分不足10厘米,很難被發現,同時這些快艇採用電動推進,一旦遭到追擊也能潛入約1米深的水中隱藏。美國海軍陸戰隊負責戰鬥發展和整合的副指揮官卡斯滕•赫克爾中將聲稱,“我們剛剛複製了南美毒梟(的快艇),我們很難找到它們,所以現在我們認為,是的,它很有效。”
報道稱,美國海軍陸戰隊模仿販毒集團的半潛快艇打造了一種名為“低輪廓自主船隻”的無人快艇,正在對原型艇進行測試。這種無人快艇可攜帶重量將近1噸的物資,這一重量相當於2枚“海軍打擊導彈”(NSM反艦導彈),在必要時“低輪廓自主船隻”還可潛入約1.2米深的水下,在抵達補給地點後,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可將其上搭載的2枚NSM反艦導彈運到距離最近的待補給NSM導彈連。
報道提到,根據赫克爾的説法,美國海軍陸戰隊目前還未確定“低輪廓自主船隻”的採購數量,但他&&,這種無人快艇成本相當低廉,“幾乎是一種消耗品”。這一點“在‘爭議水域’中相當重要”,因為如果被發現,它們很可能會成為敵方武器的目標。赫克爾還聲稱,希望美陸戰隊在未來幾年內開始採購這種無人艇,並在明年與盟友舉行的聯合演習中開始對這種無人艇進行進一步測試。
報道稱,這名美陸戰隊中將還提到,奧斯特造船美國公司建造的“先鋒”級遠征高速轉運艦“阿巴拉契科拉”號已具有無人化自主運作的能力,可以在沒有船員干預的情況下運行 30 天。“阿巴拉契科拉”號目前已經自主航行約 1500 海裏,船上有後備人員,但他們不參與船隻的駕駛或維護。赫克爾聲稱,對於運輸大量物資來説,“這可能是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這種運輸船可以 45 節的速度航行,比大多數美國海軍艦艇都快,並且內部有一個巨大的有效載荷艙,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補給分散的海軍陸戰隊部隊。赫克爾還聲稱,如果可能的話,未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切裝備”都將實現無人化與自主化。
香港《亞洲時報》網站7月31日曾報道稱,美國海軍陸戰隊還在研製和裝備使用無人&&的“海軍陸戰隊遠征艦攔截系統(NMESIS)”,可以搭載兩枚較小的新型NSM導彈。這種可以快速部署的海上遊擊戰武器,是美國針對解放軍而打造的“導彈墻”遏制戰略的組成部分。
《亞洲時報》注意到,美國海軍陸戰隊發展的這一系列遠程打擊作戰系統,與其2021年提出的“內線部隊”概唸有關。後者要求將海軍陸戰隊、海軍和海岸警衛隊組成“小型但致命、低特徵、機動且相對易於維護”的部隊,派往南海等“有爭議的地區”,破壞對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為此,“內線部隊”需要保持低信號、頻繁且不可預測地移動以及使用欺騙手段等方法,讓對手難以確定其行蹤。
然而美軍在太平洋打造“導彈墻”的設想,就連美國蘭德公司也對其有效性&&質疑。《亞洲時報》稱,蘭德公司2022年的一項研究報告認為,該戰略可能會失敗,因為美國很難為這些陸基中程導彈尋找到合適的部署地點。該報告稱,考慮到美軍陸基中程導彈的作戰半徑,它們只能部署在中國周邊國家。但這些國家大都不願意為美國“火中取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