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脈衝武器:再上個&階不容易
電磁脈衝武器效果圖。資料圖片
電磁脈衝(EMP)武器是近年來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新概念武器,其殺傷原理是利用核爆炸或高能微波發生器産生的強大電磁脈衝,毀壞敵方武器裝備電子元件,致其失效或損壞。未來高技術戰爭,這種“不流血的武器”可能會作為應對信息化軍事力量的首選進攻性武器之一。
説起電磁脈衝武器概念的誕生,頗具戲劇性。1961年,蘇聯在北極圈附近進行核試驗,劇烈的核爆炸不僅對蘇聯空軍的地對空雷達造成損壞,還影響到上千公里外的電子系統。兩年後,美國開展了一次核試驗,核爆炸後,距離爆炸中心上千公里範圍內的環境均受波及,街道上的燈大部分熄滅。那時,夏威夷檀香山的居民同樣搞不清楚原因。
經過事後調查,人們終於知道這兩起“神秘事件”的罪魁禍首正是核試驗産生的瞬時電磁脈衝。軍事專家們看到了其中的軍事價值,利用電磁脈衝效應製造武器正好符合現代戰爭“非接觸、零傷亡”的作戰理念。自此,世界各軍事強國針對電磁脈衝武器相繼展開研究。
經過數十年發展,電磁脈衝武器仍未大規模用於實戰。隨着人們對電磁脈衝武器研究逐漸深入,對其缺點的認識也越深刻,應用所受到的制約也越多。比如,電磁脈衝武器破壞範圍大,精確控制殺傷半徑難,稍不注意就會釀成“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苦果。能否突破發展瓶頸、攻克技術短板,決定着這種新概念武器在未來戰場上的地位和命運。
發展爭先恐後
美國對於電磁脈衝武器的研製較早。目前,美國海軍已經成功研製搭載於GPS/INS航空制導炸彈的EMP戰鬥部,並計劃將其移植至衛星輔助制導彈藥、聯合直接攻擊彈藥、敏捷滑翔武器、聯合防區外發射武器等&&。其在2016年配裝了AGM-86C/D常規空射巡航導彈的第2代EMP套件,實現多次、多目標打擊能力。美國陸軍在2017年就開始研製以大炮作為投擲系統的EMP炮攻擊系統,旨在研發一種低功率武器,用來精確打擊一小片區域,精確影響電磁頻譜的某個特定部分。在美陸軍開展的“網絡空間探索2021”演習中,重點檢驗了網絡空間電磁一體化理念,探索將電磁脈衝武器等電子戰裝備集成到整個軍事作戰體系中的應用戰術研究。
經過幾十年研究,俄羅斯的電磁脈衝武器已經積攢了很多經驗。在2020年春天的測試中,最新的電磁脈衝炮已能將試驗範圍內的無人機摧毀,超出了研究人員預料。俄羅斯這次試驗對象只是無人機,但電磁脈衝武器在未來戰爭中的應用,打擊對象將更加廣泛。無論是坦克、裝甲車、武裝直升機還是無人機都需要先進的通信設備和火控系統,這些設備或技術一旦被電磁脈衝武器擊中,便會瞬間失去&&,其直接後果就是所有武器都將變成“瞎子”。據悉,俄羅斯計劃於2025年將電磁脈衝炮裝備在第六代戰機上。
瑞典、英國、德國等國家也大力開展相關研究。瑞典有較高水平的電磁脈衝外場試驗,已拓展到GPS、計算機系統及無線局域網等研究領域,目前有BAE公司的博福斯高功率微波系統。英國正在研製可配裝BQM-145A無人機&&的電磁脈衝武器,並在未來可拓展為小型化、可重復使用的武器。德國研究的一種降落傘型電磁脈衝戰鬥部,通過降落傘共形天線輻射高功率電磁脈衝,輻射功率達1GW,工作頻率為100MHz~1GHz,作用距離可達10~100m,可攻擊雷達系統、通信系統和區域防禦系統等。
戰場初顯鋒芒
電磁脈衝武器利用強烈的電磁脈衝輻射,干擾或摧毀敵方設備。一旦用於信息傳輸的軍事通信系統被破壞,對整個作戰體系的生存威脅極大。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軍用“戰斧”巡航導彈攜帶電磁脈衝彈頭,打擊伊拉克防空系統和指揮中心電子系統,導致伊拉克軍隊整個防空體系癱瘓——導彈和高射炮成了一堆廢鐵,戰鬥機被“按”在跑道不能起飛。
1993年以來,美國空軍科學研究部研製多型電磁脈衝發生器。電磁脈衝武器能使雷達、電腦、媒體和通信等設施陷入癱瘓,直接影響精確制導武器和信息化單兵的作戰效能。伊拉克戰爭中,美英再次使用電磁脈衝武器干擾伊拉克的電子信號,首都巴格達所有電子信號被覆蓋。美軍還向伊拉克國家電視台投擲了電磁脈衝炸彈,造成了電視轉播信號的中斷。
俄羅斯無線電電子技術公司研製的“克拉蘇哈”系列電子戰武器,主要包括兩個型號:“克拉蘇哈-2”系統和“克拉蘇哈-4”系統。“克拉蘇哈-2”系統是一種車載高功率微波系統,其研製的重點是壓制空基觀測雷達,主要針對美軍的E-3預警機和其他使用S波段的偵察系統。而“克拉蘇哈-4”系統的用途更加廣泛。作為一種陸基電子壓制和防護系統,它甚至能對抗間諜衛星。最新型號“克拉蘇哈-4”系統可對E-8C偵察機、“捕食者”無人機、“全球鷹”無人機進行干擾。兩型裝備在聯合使用的情況下,可覆蓋區域內多個無人機蜂群目標,其不俗的作用效能已在戰爭中得到證明。在敘利亞戰場,“克拉蘇哈-4”系統在48小時內摧毀了9架TB-2無人機,同時也成功使大多數射向敘利亞軍用機場的美國戰斧導彈偏離了目標。
上述戰例均展現了電磁脈衝武器對軍隊信息化節點的顯著壓制和毀傷能力。電磁脈衝武器已經成為當前各軍事大國應對信息化競爭的重要武器。
征途仍然漫長
電磁脈衝武器作為一種新型電子戰攻擊武器,在電子戰、對抗隱身武器和摧毀精確制導武器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優越性。然而,真正要使電磁脈衝武器在未來戰場佔據一席之地,仍需再邁一個大&階,在破除技術難點、打通戰法堵點、理清發展重點上持續發力。
突破技術瓶頸,解決現實問題,還是要看源頭。電磁脈衝武器的工作要消耗大量電能為激發高能磁通提供初始能源,其組成中的電源、電磁脈衝發生源以及冷卻設備龐大,導致電磁脈衝武器重量重、體積大,不便裝在各種輕型運輸工具上。同時,由於不具備敵我識別功能,電磁脈衝武器與其他信息化武器配合使用時存在相互干擾,甚至達不到“1+1=2”的效果。因此,電磁脈衝武器輕量化、兼容性問題已成為困擾各國科研工作者的難題,如何在保證戰鬥力的前提下,實現電磁脈衝武器輕量化、一體化升級,將是今後技術研發的主要方向。
目前,各國均存在對電磁脈衝武器作戰應用戰術研究不足的問題。近幾年,各國紛紛組建具備各種不同能力的網絡空間和電子戰部隊,開展了一系列演習、競賽,旨在實現其網絡空間電磁一體化作戰能力的最優化。
將電磁脈衝武器融入未來戰爭技術革新,只有輔以戰法創新才能形成強大戰鬥力。打好基礎的同時,更要瞄準未來戰場才能理清發展重點。從較為成熟的電磁脈衝武器分析,其主要承擔反無人機群和反小型車輛、船隻、飛機的任務。電磁脈衝武器在網絡和電子戰、無人機&&上的應用,本質上就是逐步建立反電子設備,甚至實現反導能力。電磁脈衝武器的發展仍以反電子設備、反彈道導彈,甚至反衛星為長遠目標。正像熱兵器取代冷兵器一樣,電磁脈衝武器在未來一旦投入作戰使用,必將引發軍事作戰革命,推動作戰理論、作戰樣式的巨大變革。其能否實現跨越式發展,不僅有賴於技術上的新突破,也有賴於作戰理論與戰法戰術的創新,為其真正步入戰場賦能增效。(吳琦 顧曦文 張國強 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