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拜卡技術公司為例——
管窺土耳其無人機發展之路
前段時間,有新聞發布稱,土耳其首艘無人機航空母艦“阿納多盧”號正式列裝海軍,將搭載土耳其國産“紅蘋果”無人作戰飛機。此時,距離拜卡技術公司“紅蘋果”無人機首次試飛成功,才剛剛過去幾個月。
“紅蘋果”無人機是世界首艘裝備於無人機航空母艦的艦載機。自2013年開始研發以來,它歷經數次技術升級,部分指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而設計這款産品的,卻是一家僅有20年歷史的新興軍工企業——拜卡技術公司。
歷史上,土耳其的國力一度十分強盛。但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土耳其軍工企業元氣大傷,武器裝備常年依賴進口。直到20世紀90年代後,無人作戰模式出現,讓土耳其軍隊高層看到了“彎道超車”的希望。許多土耳其軍工企業也隨之紛紛成立,拜卡技術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在老牌軍工企業壟斷的高端製造領域,年輕的拜卡技術公司是如何站穩腳跟?又是如何在競爭激烈的軍貿市場中搶佔一席之地?土耳其無人機産業未來將走向何方?本期,讓我們一窺究竟。
土耳其“紅蘋果”無人機。資料圖片
一邊“抄作業”,一邊搞創新
2023年5月,生産無人機的拜卡技術公司發布一條時長近一小時的專題紀錄片,講述了公司投身無人機産業近20年的發展歷程。“靈魂人物”塞爾丘克·拜拉克塔爾的成長故事貫穿全片。
20世紀80年代末,一家名為“拜卡機械”的汽車零部件公司成立。塞爾丘克的父親厄茲德米爾·拜拉克塔爾,正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作為一名飛行愛好者,厄茲德米爾一直懷揣着為土耳其航空工業貢獻力量的願望。2000年左右,土耳其發布“國産無人機系統研製計劃”,鼓勵更多民營企業加入無人機産業,拜卡技術公司就此開始投身國防領域。
想要發展航空工業,離不開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感知到時代風向,厄茲德米爾當即決定,將兒子塞爾丘克送往伊斯坦布爾技術大學學習無人機技術。在他規劃的企業未來版圖中,塞爾丘克不僅要成為拜卡技術公司未來的主理人,更要承擔起技術攻關的重任。
改變的力量,在無聲無息間積澱。從伊斯坦布爾技術大學畢業後,塞爾丘克被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他一邊開展無人機控制研究,一邊從海外招攬各領域專業人才,為拜卡技術公司的轉型積攢力量。
2007年,塞爾丘克從麻省理工學院完成博士學業,回到土耳其,成為拜卡技術公司的首席技術官。隨後,他組織起一支來自13個不同領域、平均年齡僅27歲的千人工程師團隊。
“他們年輕有活力,對無人機研發充滿熱情,為了盡力實現新機早日首飛,不惜周末加班加點。”在塞爾丘克看來,這些青年人才能夠激活土耳其的無人機産業,帶來全新的可能性。
當時,美軍頻繁使用“捕食者”無人機打擊阿富汗和伊拉克境內目標。塞爾丘克在反對美國對外政策的同時,也被美國無人機的戰鬥力所吸引。他給團隊定下“模仿—實測—改進”的研發路線,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研製出自己的無人機。
功夫不負有心人。2年後,拜卡技術公司研發出Malazgirt微型無人直升機,成功收穫土耳其軍方訂單。隨後,TB-1無人機原型機成功首飛。由於試飛時表現優異,該型無人機在土耳其國防工業執行委員會下一代戰術無人機的競標中入選,並於2011年開始投入第二階段研發。
一邊“抄作業”,一邊搞創新。在這段積蓄力量的過程中,拜卡技術公司逐漸拉近本國無人機産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距離。
2016年5月,塞爾丘克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小女兒成婚。一時間,“總統靠山”“政治聯姻”等詞佔據了土耳其各大媒體頭條,拜卡技術公司站上風口浪尖。為了消除爭議,塞爾丘克在婚禮前一個月,就對最新研發的TB-2無人機進行實戰測試,炮火直指庫爾德工人黨武裝力量。這次實戰測試中,TB-2無人機成功擊殺包括該組織頭目在內的20餘人,證明了拜卡技術公司的“硬核”實力。
短短10年,拜卡技術公司一躍成為土耳其軍工界的“領頭羊”。它的快速崛起,既得益於其發展路線,也離不開土耳其政府的大力扶持。面對鏡頭,塞爾丘克多次強調無人機成功背後的國家決策因素——“高層的規劃願景不僅助推土耳其企業發展,也推動國家高科技發展與進步,推動實現國家獨立與強大。”
事實證明,核心科技是買不來的
2001年,阿富汗戰爭,“捕食者”無人機首次大規模應用於實戰。
美軍利用“捕食者”無人機的全天候連續偵察打擊能力,成功擊斃“基地”組織重要首腦。察打一體,這一無人機發展理念迅速火遍全球,引得各國航空製造企業紛紛效仿。
當時,土耳其軍方為彌補長航時無人機裝備的空缺,曾以近1.9億美元從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購買10架“蒼鷺”無人機,以解燃眉之急。然而,在“蒼鷺”無人機的交付使用過程中,土以雙方卻産生摩擦:以色列方稱土耳其偵察設備超重,影響無人機升限和續航時間;土耳其方則開始擔心,初期由以方人員操控的“蒼鷺”無人機可能帶來情報洩露風險。
事實證明,核心科技是買不來的。正因為有這樣的預期,拜卡技術公司一直緊盯戰場變化,堅持推陳出新。
2016年,納卡衝突中,拜卡技術公司研發的TB-2無人機表現引人注目。作為一款入門級察打一體無人機,它不僅成為“坦克殺手”,也對傳統防空系統産生巨大威脅。它所具備的27小時續航時間、300千米控制距離和15千米攻擊距離,雖然比不上歐美發達國家的先進産品,但已超出多數近程防空系統的防禦能力範圍。
同時,TB-2無人機也在實戰中暴露出部分問題——體積較小,使得該型無人機載彈量小、防禦較弱、抗干擾能力不足。針對這些問題,拜卡技術公司對TB-2無人機進行升級,推出“游騎兵”無人機。
這是一款奉行極簡主義的無人機,從設計製造到飛行操控,都遵循簡單、易學、耐用的理念。它的體形幾乎是TB-2無人機的2倍,翼展長達20米,起飛重量超過5噸,在重型無人機中名列前茅。
為了配合無人機作戰,拜卡技術公司還推出一款專供無人機使用的Kemankes智能小型巡航導彈。這種導彈能自行識別目標,並自主飛行一小時。從拜卡技術公司開發的多款無人機上發射時,它可以憑藉渦輪噴氣發動機快速追擊目標,具備200公里以上的防區外打擊能力。
2023年,在土耳其-敘利亞大地震救援行動中,“游騎兵”無人機發揮出重要作用。該型無人機在震區飛行超1500小時,通過向救援小組持續提供更新數據,有效助力了損害檢測、搜索救援支持以及協調活動的進行。
由於戰場內外的出色表現,拜卡技術公司的無人機在軍貿市場成為“爆款”,銷售至近20個國家,將精確空襲戰術和無人作戰概念引進一眾發展中國家,影響到多場地區衝突的戰鬥局勢。
“抱團取暖”,在制約中尋求轉機
土耳其是北約第二大軍事力量,也是北約在中東地區的唯一成員國。
然而近年來,土耳其與美國等北約國家在敘利亞問題上衝突不斷,甚至斥資25億美元,從俄羅斯購買S-400防空系統。美國宣布,將土耳其從F-35聯合打擊戰鬥機項目中移出,土耳其軍工企業失去獲得先進技術的重要機會。德國、加拿大等國也頻頻出手打擊土耳其軍工市場。拜卡技術公司因此一度陷入低迷。
為了化解危機,土耳其軍方主動尋求應對之策,將視線轉向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作為繼承蘇聯在中亞地區“遺産”最多的國家,具備近乎完善的軍工製造業,曾享有“世界第四核大國”的威名。但是,隨着外部局勢連年惡化、經濟指標不斷下滑,哈薩克斯坦多次試圖通過改革激發航空産業活力,發展道路卻始終不見明朗。因此,哈薩克斯坦政府很快接過了土耳其遞出的橄欖枝。
據哈薩克斯坦工業和基礎設施發展部消息,2022年5月10日,哈薩克斯坦與土耳其相關航空公司簽署軍事技術合作備忘錄。哈薩克斯坦將建立土耳其“安卡”無人機的組裝生産線,並成立配套後勤支援服務體系。
這份協議的簽署,推進了兩國在無人機聯合生産、技術支持和維修、人員培訓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哈薩克斯坦成為除土耳其以外、全球第一個擁有“安卡”無人機生産基地的國家,對哈薩克斯坦培養相關領域人才、發展生産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此舉也顯示出土耳其作為盟友的極大誠意。
沒有一直成功的企業,只有不斷適應時代的企業。面對來自外界的政治制約,土耳其軍工企業通過“抱團取暖”的方式,尋找持續發展的轉機。
根據著名的“達維多定律”所説,任何企業想要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必須第一個開發出新一代産品。直面挑戰、敢於創新,不斷根據市場環境調整發展策略,對於像拜卡技術公司這樣積澱不深、體量不大的企業而言,是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唯一生存方法。
2021年,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公布“十年航天計劃”,拜卡技術公司的名字位列其中。
自創建以來,拜卡技術公司儼然成為土耳其軍工行業的一張名片。埃爾多安對這家年輕的無人機企業十分認可。一次媒體訪談,當被問到部署了多少架土耳其國産無人機時,他自信地回答記者的提問:“我們有足夠多。”
未來,拜卡技術公司是否能延續輝煌,以其為代表的土耳其無人機事業將如何繼續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姜子晗 宋鵬 張耀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