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 04 09:38:28
來源:解放軍報

走近漢陽兵工廠:百年沉浮映襯中國軍工業的起落

字體:

    漢陽兵工廠的百年沉浮

    歷史上的漢陽兵工廠。資料圖片

    提起“老套筒”,許多人都不陌生。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中,“老套筒”常常是劇情裏的重要道具。它的改進版,擁有另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漢陽造”。

    漢陽兵工廠,正如它打造的“漢陽造”步槍一樣,在風雨飄搖的時代歷經風雲激蕩,為中國軍工業發展樹立了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漢陽兵工廠的誕生,始於清政府試圖實現“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被英國的堅船利炮轟開了國門。自此開始,一份份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接連簽訂。1883年,中法戰爭中,清朝兩廣總督張之洞意圖向歐美購買軍械,卻受到百般刁難。此時他才幡然醒悟:“方今求一千之槍,難於籌十萬之餉。”為此,張之洞毅然上書,要求建設兵工廠。

    1892年,這座由張之洞創辦的兵工廠在湖北漢陽建立,最初稱為湖北槍炮廠,以清光緒年間的一座槍炮場為基礎興建,1908年正式更名為漢陽兵工廠。

    漢陽地處華中腹地,具備天然的地理優勢——東面緊鄰京廣鐵路,西面靠近長江水道,水陸交通都十分便利。時值洋務運動興起,清政府也十分重視軍事發展,漢陽兵工廠的建立集齊了“天時、地利、人和”,成為“一時新秀”。

    兵工廠創辦後,最初倣造的是德國的步槍與炮彈。其中,倣造德國1888式步槍製造的“漢陽造”步槍,成為漢陽兵工廠的“明星産品”。這款步槍經過漢陽兵工廠改造,克服了原1888式步槍易炸膛的缺陷,並在後期解決了不能射擊尖頭彈的問題,成為中國當時最先進的步槍之一。漢陽兵工廠也因此成為晚清時期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軍工企業。

    隨着軍工産業發展,漢陽兵工廠的戰略地位也在提升。它的發展壯大,一方面源於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另一方面在於適應了戰爭年代對武器裝備的大量需求。剛剛創辦時,漢陽兵工廠的生産力僅為“日産步槍30支、無煙火藥600磅;月産大炮8門、槍彈80萬發、炮彈7萬發”。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漢陽兵工廠的生産力已達到“月産步槍4700支、重機槍35挺、迫擊炮107門、大炮2門、手榴彈3.95萬枚、步槍彈600萬發、機槍彈2萬發”。

    然而,這座兵工廠興於戰火,也衰於戰火。

    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漢陽造”是中國軍人對抗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武器,漢陽兵工廠因此成了日軍的主要轟炸目標。1938年,漢陽兵工廠遷往湖南辰溪,改稱為軍政部兵工署第一工廠。1939年,長沙保衛戰開始前,工廠再次遷至重慶。直到1946年,抗戰勝利之後,工廠才部分回遷至武漢。

    雖然一直顛沛流離,難以進行技術革新,但漢陽兵工廠生産出的“漢陽造”,一直是中國近代的重要作戰武器。這款步槍見證了武昌起義,經歷了土地革命,更抵擋了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的侵略腳步。“漢陽造”與許多革命先輩一起,共同度過了那段滄桑歲月,與他們一起建立卓越功勳。

    1965年後,原來的漢陽兵工廠正式變作“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三〇三工廠”,成為一家大型國有軍隊企業。漢陽兵工廠的百年沉浮,映襯着中國軍工業的起落,折射了華夏大地百年滄桑,更昭示着今天中國軍工人的使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解放軍報記者 袁君博 通訊員 張子柯 鄒珺宇)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