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 03 09:22:05
來源:解放軍報

美澳“護身軍刀2023”聯合演習重啟,包藏多重政治軍事禍心

字體:

    美國和澳大利亞近期高調舉行“護身軍刀”聯合演習,着眼地緣博弈,挑動陣營對抗,危害地區局勢穩定,不符合和平發展的時代大勢——

    美澳舞“刀”,其刃難利

    近日,美澳“護身軍刀2023”聯合演習在陰影中重啟。7月28日,澳大利亞軍方一架直升機在演習期間墜毀,該飛機的殘骸已被發現,但4名機組人員可能已遇難。演習不得不一度因之暫停。

    據外媒報道,此次演習有約3萬名官兵、20多艘艦船參演。報道稱,這是迄今為止美澳兩軍舉行的“規模最大、複雜度最高”的一次演習。然而,美國所玩弄的拉幫結派、大搞軍演的地緣政治游戲早已過時,不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大勢,註定會走向失敗。

美軍士兵在“護身軍刀2023”演習中發射M777榴彈炮。資料圖片

    演習新特點引關注

    “護身軍刀”演習始於2005年,每兩年在澳大利亞舉行一次,由美澳輪流擔任主辦方,最初是雙邊演習,2015年開始邀請其他國家參加。與以往相比,今年的演習具有三個特點。

    規模擴大。之前的演習,通常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實施,今年不僅在昆士蘭州開設17個訓練點,還在新南威爾士州和西澳大利亞州各開設1個訓練點,在北領地開設2個空軍訓練點,在諾福克島周邊海域開展演練,演習區域幾乎覆蓋澳大利亞全境,指揮所與實兵的最大距離超過2500公里。此外,英國、法國、日本、德國等11國派兵參演,參演國數量比上次演習大幅增加。

    對抗性增強。此次演習歷時15天,實兵演習則持續長達10天。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實兵演習不僅規模大,而且採取背靠背對抗形式,對抗性明顯增強。據美國媒體報道,此次演習的特別之處是假想敵的能力配置,以美軍為首的多國聯軍,面對的是擁有陸、海、空、天、電、網全維作戰能力的“高端”對手。據悉,此次演習吸收了世界範圍內新近戰爭與衝突的典型場景,包括通信鏈路被斷、指揮信息網遭干擾等複雜情況,意在使演習充滿迷霧和壓力。

    突出聯合後勤演練。今年的演習將大規模後勤行動作為重要課目,美軍在澳大利亞布裏斯班、湯斯維爾和達爾文市開設了戰區、軍、旅三級後勤指揮所,演練了聯合後勤上岸行動,將17輛“艾布拉姆斯”重型坦克、400輛各型車輛、17.5萬加侖油料等裝備物資從海上預置船運送至岸上預定地域,試圖檢驗美澳聯軍跨洋輸送、海上卸載和人員裝備接收能力。據澳大利亞媒體稱,這是二戰後美澳聯軍在澳境內組織的最重大的後勤演習。

    包藏多重政治軍事禍心

    演習期間,美國海軍部長、國防部長先後視察了參演部隊,美澳雙方還舉行了防長和外長“2+2”會議。高調的背後,是美國企圖借演習達成多重戰略目的。

    捆綁南太盟友夥伴,鞏固美國在南太的勢力範圍。此次演習,是美國在南太地區爭奪影響力的重要舉措。演習中,美國極力渲染“共同威脅”,製造對抗氛圍,強調“民主價值觀”紐帶,不斷重復其對南太國家的安全承諾,凸顯美國的“安全保護傘”作用。此外,美防長奧斯汀借軍演之機訪問了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澳大利亞,主動加強與南太國家的軍方高層互動,企圖以安全議題撬動國家間關係,將南太國家拉入美國的戰略軌道,服務於美國的印太戰略。

    整合印太聯盟體系,謀求強化美國在印太的領導地位。此次演習,除了13個參演國外,還有印度、菲律賓、新加坡、泰國4個觀察員國觀摩演習。這17個國家,涵蓋了日、澳、韓等5個美國簽約盟友,囊括“奧庫斯”“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五眼聯盟”等美國在印太地區幾乎所有重要聯盟機制的成員國,“以演促盟”的意圖十分明顯。美國還鼓動法、德兩個歐洲大國派兵參演,反映了其持續推進“北約亞太化”的用心。種種跡象表明,美國企圖構建以美國為中心的“嵌套式”印太聯盟體系。

    檢驗演訓成果,意圖提升美盟協同作戰能力。此次演習,美澳聯軍與其他參演國軍隊一道,演練了複雜地域作戰、高強度空戰等“高端戰爭”課目,熟悉了彼此戰技術和程序,探索和優化了協同方法。同時,美軍還通過演習明確作戰支援和保障需求,推進預設戰場建設。演習尚未結束,美軍就宣布要在澳境內開設一個後勤分發中心,升級有關地域的關鍵機場,並增派海上巡邏和偵察機,以滿足未來作戰需求。

    過時的地緣政治游戲

    對於此次演習,美國表面宣稱是與盟友合作,共同捍衛“安全和民主價值觀”,但其真實意圖是拉攏、脅迫盟伴配合其與中國的地緣政治對抗。美國的地緣政治游戲既不符合時代潮流,也不受南太國家歡迎,註定會走向失敗。

    和平與發展依然是時代主題。當前,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深入人心。然而,美國為了霸權私利逆時代潮流而動,一門心思搞“大國競爭”,一意孤行玩陣營對抗,煽風點火、拉幫結派、製造分裂,甚至助推危機從中漁利。美國的做法不符合時代大勢,不是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應有作為,難以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接受。近段時期以來,美國官員到處鼓動防範、孤立中國,卻屢屢碰釘子,足以表明這一點。

    南太國家歡迎大國合作而非大國競爭。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南太國家基礎設施落後、經濟增長乏力,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等生存性威脅日益凸顯,期盼大國提供幫助、共迎挑戰。但美國從大國競爭的視角發展與南太國家的關係,以傳統安全思維對接南太國家的發展需求,&&的倡議口惠而實不至,並且充斥着對抗性和排他性,不能真正解決南太國家面臨的問題。近年來,絕大多數南太國家沒有被美國帶節奏,而是獨立自主地發展對華合作關係,取得了實實在在的合作成果。

    美國應尊重和順應地區國家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共同願望,停止舉行挑釁性、對抗性軍事演習,以和平發展思維取代競爭對抗思維,用行動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陳航輝 張成堡)

【糾錯】 【責任編輯:王金志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25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