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披露稱,&&方官員承認, 6月29日正式從&&退役的美制“霍克”防空導彈將被美國回購,用於援助烏克蘭。美為何回購退役導彈援烏?這種導彈對烏軍幫助有多大?
“霍克”導彈主要用於要地防空,也可用於野戰防空。
&&曾經的防空主力
“霍克”導彈是一款中程地空導彈系統,採用全程雷達半主動尋的制導,可以攔截飛機、飛航導彈和戰術彈道導彈等目標,主要用於要地防空,也可用於野戰防空。1951年前後,美國決定發展機動性能好的中、低空反飛機導彈系統,由美國國防部委託美國陸軍導彈司令部負責研製,主承包商為雷神公司,1954年7月開始研製,1958年基本定型投産,1960年初開始裝備部隊,代號為MIM-23A。後來為了讓“霍克”跟上戰場變化,美國緊接着開始了對“霍克”的改進,改進型代號為MIM-23B,1972年11月裝備部隊。
“霍克”導彈的布局與結構屬於典型的第二代防空導彈布局,其基本型與改進型導彈的外形相同,都是採用無尾式氣動布局。彈體由5個艙段組成:導引頭艙天線罩內裝有拋物面天線;電子儀器艙裝雷達接收機、無線電引信、自動駕駛儀、解鎖裝置及電源等;戰鬥部艙;動力裝置艙配備了固體火箭發動機,安裝了4片彈翼;尾段為舵面伺服機構和電源/液壓傳動裝置。在改進型“霍克”上,動力系統換成M112型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其體積減小而推力有所增加,導彈射程也從基本型的32千米增加到40千米。
“霍克”導彈基本型採用裝普通烈性炸藥的XMS型破片殺傷式戰鬥部,質量約50千克,其中裝H-6炸藥約33千克。改進型採用連續桿式殺傷戰鬥部,質量約75千克,這種戰鬥部的特點是採用首尾連續的小鋼柱殺傷體,爆炸後可形成一個不斷擴大的圓環,能夠將作用半徑內的目標切斷,從而獲得較高的殺傷概率。
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美國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開始籌劃地面防空力量的建設。自1964年開始,&&購進大量基本型和改進型“霍克”導彈,共裝備100部發射架,近1000枚導彈,編成4個導彈營,屬陸軍建制。1995年&&開始進行第三代改進型“霍克”導彈的改裝工作,對導引頭和電子系統進行了改造。“霍克3”防空導彈最大射程約45千米,部署中以連作為獨立火力單元,1個“霍克3”連包括6部牽引式3聯裝發射車、1部搜索雷達和1部火控雷達,此前&&約有13個“霍克3”導彈連環島部署,是&&中低防空的重要力量。後隨着“天弓”、“愛國者”等新一代防空系統的陸續服役,&&宣布“霍克”防空導彈於今年6月29日全部退役,而美方隨即決定回購這些導彈,經過整修後用來軍援烏克蘭。
&&裝備的“霍克”防空導彈。
“霍克”入烏效果存疑
此次美國回購&&退役的“霍克”導彈援烏,主要是為了應對俄羅斯的巡航導彈和自殺式無人機的精確打擊。
在地面戰場出現僵持後,俄羅斯改變戰術,從去年10月份開始大量使用精確制導武器對烏克蘭的基礎設施進行打擊,所用的武器包括空射巡航導彈和自殺式無人機。其中,名為“天竺葵”的自殺式無人機表現搶眼。該無人機長3.5米,翼展2.5米,重200千克,採用大型三角翼形狀,機身與機翼融為一體,其頭部裝有戰鬥部和光學儀器導航設備,身體後部是發動機,末端有穩定的方向舵。資料顯示,“天竺葵”系列無人機利用GPS導航系統,能以每小時約180千米的速度飛行上千公里,可以在戰場上空停留10個小時左右,並且由於其價格相對便宜(簡配版約為2萬美元),因此作戰時經常集群發射,讓烏軍十分頭疼。
據美媒的報道,俄羅斯從國外獲得了2400架“天竺葵”系列無人機,並向烏克蘭目標發射了400架。為了應對俄軍的空中攻勢,烏軍現役S-300和“山毛櫸”系列防空導彈出現嚴重短缺的情況,烏軍每天需要發射數十枚防空導彈,攔截俄羅斯戰機、無人機、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但烏軍無法自行補充這些俄制防空導彈,且北約國家的相關導彈庫存數量很少,儘管西方國家已提供了少量IRIS-T、NASAMS、“愛國者”等防空系統,但數量太少,遠遠無法填補當前烏軍防空火力的短缺,因此美歐正在急於尋找解決辦法。
烏克蘭方面公布的俄“天竺葵-2”自殺式無人機殘骸。
美國“動力”網站在7月15日稱,鋻於烏克蘭經常遭到俄羅斯巡航導彈和無人機的大規模襲擊,&&不久前剛退役的“霍克”防空導彈更適合烏克蘭的實際需求。此外,該系列導彈還具備有限的反彈道導彈能力,有可能在攔截俄軍“伊斯坎德爾”近程彈道導彈時提供額外防禦。報道還提到,相比於其他美制防空系統,“霍克”導彈相對容易移動,發射器、雷達和火力指揮中心都安裝在卡車或拖車上,能根據戰場需要隨時移動,為前線部隊提供伴隨防空掩護。
不過,“霍克”防空導彈在俄烏衝突中是否能夠發揮作用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該導彈在&&服役超過了60年,是一款非常陳舊的武器系統,可靠性存疑。如2017年6月&&在屏東九鵬基地實施聯合導彈射擊操演時,兩枚“霍克”防空導彈偏離方向當場爆炸,這一情況被媒體披露後,隨即在島內引起熱議。後經調查顯示,爆炸原因很可能是服役時間過長導致燃料變化引起的。&&“霍克3”防空導彈大部分是從1960年代就服役的“霍克”基本型改進而成,但火箭發動機燃料並未更新,也就是説該導彈的燃料生産時間至今已達幾十年,可固體燃料導彈壽命一般只有10~20年,而且需要對儲存溫度、濕度、存儲狀態等精心控制,例如導彈儲存中需要定期翻滾調整放置方向,以避免因重力影響導致藥柱變形或內部包覆物粘連等。
同時,由於“霍克”導彈系統不斷輾轉島內各陣地值班,導彈系統頻繁野戰機動並展開和撤收,難免會遭遇機械振動和撞擊,加之“霍克”導彈的固體複合燃料對潮濕環境不適應,都可能造成燃料藥柱的變形和內部的斷裂和裂紋,而這種開裂或裂紋現象對固體燃料導彈是致命的。雖説美國在回購這些導彈後會進行整修,但是如果不對其火箭發動機燃料進行大換血的話,屆時部分導彈很可能變成大號的“二踢腳”。因此,美回購&&“霍克”導彈援烏是一個無奈之舉。(作者:蘭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