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海軍一直將解放軍看作是“最大挑戰者”,無論是中國海軍在“數”與“量”方面的快速提升,還是中國火箭軍列裝的多型“航母殺手”,都讓五角大樓深感不安。近日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採訪時,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等多名美國重量級人物展現了他們眼中的“中美海上力量對比”,並透露了美國海軍為“克制解放軍優勢”而重點發展的方向。
承認美國海軍面臨多重挑戰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站2日稱,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塞繆爾·帕帕羅海軍上將在採訪中直接表達了對於中國遠程精確打擊力量和“區域拒止”能力的擔憂。
報道稱,帕帕羅認為,“中國正利用9000英里的海岸線改寫海上作戰規則。中國軍方在遠程精確制導武器研發方面投入鉅資,‘東風-21D’‘東風-26’彈道導彈可用於瞄準艦艇,這種導彈被形象地稱為‘航母殺手’”。“解放軍正練習使用它們向沙漠中模擬美國艦艇的靶標進行射擊,這些靶標看起來很像美國‘尼米茲’級航母。”
美軍航母
帕帕羅承認,如果被中國火箭軍的導彈精準鎖定,美軍航母就可能被擊中。“如果我們不想挨打,就該做點什麼。只有傻子才不擔心中國火箭軍。我們每天都在努力開發應對它的策略、技術和作戰程序,並繼續開發可以防禦它們的武器系統。”報道稱,如今美國海軍不僅在謀劃如何躲避中國火箭軍的打擊,還在謀劃如何有效反擊。“但目前來看,從關島附近的美國航母起飛,還沒有哪架艦載機的航程能在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接近台灣。美國航母打擊群中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則需要距離中國更近,才能向任何武力攻&的軍事力量發射導彈。”
報道還提到,“隨着與中國的緊張局勢持續加劇”,越來越多的美國海軍高層官員和重量級政客對於美軍艦隊規模及其戰備狀態感到不安——美國海軍艦艇退役速度比服役速度快,而“中國海軍的規模在20年間增加了十倍,殺傷力也越來越大”。曾擔任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的共和黨議員邁克·加拉格爾和民主黨議員伊萊恩·盧裏亞對美國海軍的現狀表達了擔憂。伊萊恩·盧裏亞認為,美國海軍在過去20年裏沒有得到它所需要的關注和資源。“我先後在6艘不同的軍艦上服役,其中每艘軍艦都是冷戰時期的産物。”邁克·加拉格爾強調,過去20年裏,美國海軍花費了550億美元進行了兩項最重要的投資,但都沒有成功。號稱“面向未來”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曾被認為有望徹底改變海戰模式,但其單艦成本超過80億美元,美軍不得不將採購數量從原先的32艘縮減為3艘。另一個失敗的瀕海戰鬥艦項目在耗資300億美元後,因為設計上的結構缺陷和發動機故障而遭拋棄。
此外,美國海軍糟糕的維護能力也被詬病。報道引用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的報告稱,美國海軍存在船舶維修工作積壓多年的情況。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邁克·吉爾戴海軍上將承認,解決積壓已久的艦船維護問題是當下美國海軍正在努力糾正的主要問題之一。
美國海軍信心來自先進武器
不過接受採訪的美國海軍上將們普遍認為,當前美國海軍相比解放軍仍有明顯優勢,航母、攻擊核潛艇與無人艦艇將成為未來美國海軍克制中國海軍優勢的核心裝備。帕帕羅明確&&,現在美國海軍最大優勢是航母戰鬥群。他&&,一艘美軍航母攜帶的艦載機打擊力量,每天可執行150次空對地或者空空戰鬥任務,可以投送約900枚精確制導彈藥。帕帕羅認為,相比之下,儘管中國海軍擁有兩艘可以戰備值班的航母,但“尚不具備美軍航母現有的能力”,“中國航母依舊是常規動力,而美國有11艘核動力航母,總共可以搭載約1000架各型戰鬥機,比地球上其他國家的航母艦載機加起來還多。”
帕帕羅還對美國海軍的攻擊核潛艇表現出極大的自信。他得意地宣稱,美國海軍攻擊核潛艇的技術指標“比中國領先了一代”。“美國核潛艇的確切數量是保密的,但我們最樂觀情況是,任何時候都有十幾艘攻擊型核潛艇在太平洋巡航。它們很難被發現和追蹤,而這正是中國正在努力解決的問題。”
吉爾戴則認為,美國海軍相對於中國海軍的最大優勢在於海上作戰人員。他還強調説,“無人駕駛是未來”。未來美海軍艦隊中約40%的作戰船隻將是無人駕駛的。其中包括名為“虎鯨”的重型水下無人潛航器,這种先進無人系統不僅可以發射魚雷,還被認為具有佈雷以及發射其他武器的能力。吉爾戴宣稱,這種武器將成為美軍武器庫中最具殺傷力和隱秘性的作戰&&之一。
“虎鯨”無人潛航器
該如何看待美方判斷?
對於美國海軍將領的這些判斷,中國軍事專家宋忠平7月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美國政客已意識到美國海軍近年在裝備發展方面的問題所在。瀕海戰鬥艦的想法挺好,但實際上並不現實,該型號噸位較小,與軍事強國對抗時,優勢難以體現。而“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號稱是大型隱形導彈驅逐艦,但實際上載彈能力有限。“關鍵是這兩型戰艦的造價都很高,美國海軍難以為繼。而且美國海軍的軍事戰略總是隨着美國總統更替、政黨輪替而不斷變化,這兩型戰艦是美國‘近海控制’作戰概念的歷史産物,美國如今已經放棄該戰略,它們也就沒有意義了。”
對於美媒提到的美海軍“短板”,宋忠平認為,其實美國海軍、空軍、戰略導彈和反導部隊都有類似的問題。“美國海軍號稱全球海軍,為維護海上霸權,艦艇出勤率非常高,容易造成維護和保障不足,很多艦艇甚至是帶病巡航。相較於美軍的戰略野心,又要干涉別國內政,又要對抗中俄等戰略對手,其艦艇數量在維持其全球海上霸權時顯得捉襟見肘,這是很現實的問題。除非美國放棄全球戰略,否則縱有再多艦艇,增加再多軍費,都難以滿足其膨脹的野心。”
中國軍事專家張學峰7月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中國“東風”系列反艦彈道導彈、高超音速導彈等新型武器確實對美國航母形成極大威懾,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美國海軍在航母打擊群方面的優勢。美國大型核航母本身價格昂貴,一旦被命中、癱瘓、擊沉,整個航母打擊群將喪失核心戰鬥力,這是美方必須考慮的問題。不過他強調,也不能低估美國航母在介入&&危機時的作用。美國介入&&危機的形式可能多種多樣,未必是“中美大戰”,航母攻擊群的航空兵力仍然有發揮作用的空間。
張學峰還提到,潛艇和無人艦艇確實是美國海軍發展的一個重點方向。潛艇自帶隱身特性,反潛作戰是海上作戰中最複雜的課目,受到海洋環境影響很大,反潛的難度甚至要超過打航母的難度。而且核潛艇的攻擊能力又比較強,既可以對對方岸上目標實施導彈攻擊,又能打擊對方的大型水面戰艦,同時也是反潛的利器,所以大國普遍重視潛艇,特別是核潛艇的發展。而無人艦艇則體現了分佈式作戰的概念,即便被命中、擊毀,自身損失也較小,特別是可以極大降低人員的損失。“不過在無人作戰裝備上,中美處於同一起跑線上,中國在某些應用領域甚至還超出一個身位。因此美方想用無人艦艇打壓中國海軍,只能説理想很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