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飛行表演隊的殲-10C騰空而起。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組建於1962年1月25日,當時稱為“空軍護航表演大隊”,1987年被重新命名為“八一飛行表演隊”,主要擔負國家空中禮儀護航、迎賓飛行表演、國內外巡迴飛行表演等任務,是解放軍空軍戰鬥序列中的特殊部隊。
八一飛行表演隊組建時裝備的機型為殲-5戰鬥機,主要任務是執行對來華訪問的外國國家元首護航任務,並為來華的外國軍事代表團進行特技飛行表演。八一飛行表演隊使用殲-5完成迎賓任務56次,精彩看點是4機編隊。第一任隊長邵彥魁回憶説,當時表演隊白手起家,沒有任何資料和經驗,但大家懷着就是自己摔下來也要闖出一條路的信念,駕駛飛機進行艱苦探索,把編隊距離從30米縮短到20米、10米、5米、3米、1.5米,經過一次次生與死的考驗,為表演隊形奠定了堅實基礎。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殲-6戰鬥機成為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主角,從1974年開始成為飛行表演機型的首選,共使用殲-6戰鬥機完成表演任務54次。
從1980年開始,表演機型換為殲教-5教練機,共完成表演任務97次,精彩看點是9機編隊。1981年9月16日,表演隊第一次進行9機表演,4架表演機朝東南西北方向各自升高,剩餘5架則從5個不同的方向向下俯衝,蔚藍天幕頓時畫出一條條絢麗的彩帶。這標誌着中國空軍飛行表演技術邁進了世界先進行列。
1995年,八一飛行表演隊換裝殲-7EB型表演機,使八一飛行表演隊走進新紀元。表演隊經過上千次探索,先後攻克了4機同時起飛、單機低空水平多次快滾、4機菱形向上開花、6機楔形俯衝斤斗等世界級高難動作。隨後,表演隊研究出雙機對飛、4機快滾等新動作,試飛出“寶塔隊”“藍寶石隊”“順風隊”等多套表演動作,表演方案中的動作從16個增加到21個。
從2006年開始,由於殲-7EB型表演機已經飛到最高年限,因此換裝殲-7GB。它們在外觀上的最大區別還是在機載設備方面,例如座艙內的一些開關設計更符合表演操作,增加了監視系統,加裝了編隊燈等。
2009年國慶後,八一飛行表演隊整體換裝國産殲-10A戰鬥機,這也是當時中國研製的最新型、最能體現中國空軍實力、與大國地位相稱的表演機。2013年莫斯科航展期間,八一飛行表演隊還首次走出國門進行飛行表演。如今,八一飛行表演隊又換裝了殲-10C。
60多年來,八一飛行表演隊為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進行700余次飛行表演。5次參加閱兵,10次參加中國航展,7次出國飛赴俄羅斯、馬來西亞、泰國、阿聯酋、巴基斯坦、新加坡執行飛行表演任務。(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