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謝鵬大校16日公布,按照空軍裝備建設發展規劃,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換裝殲-10C戰鬥機,這是該表演隊組建以來第7次換裝。八一飛行表演隊將參加於5月23日至27日舉行的第十六屆蘭卡威國際海事和航空展,也是此次換裝後首次飛出國門。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專家認為,殲-10C列裝八一飛行表演隊體現出中國空軍裝備更新換代的加速度更快。八一飛行表演隊作為一個飛行名片,傳遞守望和平、開放交流的良好願望,展現出人民空軍的軟實力。
延續之前經典涂裝的殲-10C表演機
跨入“三代半行列”
這次八一飛行表演隊換裝的殲-10C引發廣泛關注。它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改進型超音速多用途戰鬥機。軍事專家張學峰對《環球時報》記者&&,相比早期殲-10型號,殲-10C採用蚌式進氣道,機頭外形也有所改進,整體氣動布局進一步優化。“蚌式進氣道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隱身性能好、總壓恢復比高的優勢。”另外,殲-10C機載雷達等航電系統進行了升級,增加了紅外跟蹤瞄準系統,使其綜合作戰性能較殲-10A有較大的進步,“可以説先進了半代”。
殲-10C於2018年4月16日開始擔負戰鬥值班任務,這標誌着空軍攻防作戰體系進一步完善,有效履行使命任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從2018年4月16日到2023年5月16日官宣八一飛行表演隊裝備殲-10C,只有5年零1個月的時間。而八一飛行表演隊首次使用殲-10A公開進行飛行表演是在2009年,到目前剛剛14年的時間就更新換代,體現出中國空軍裝備更新換代的加速度更快。
張學峰認為,殲-10A表演機讓八一飛行表演隊進入世界為數不多的採用第三代戰鬥機作為表演機的表演隊,如今殲-10C列裝八一飛行表演隊,讓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使用三代半戰鬥機(國外標準為四代半)作為表演機的國家。這也側面反映出空軍裝備建設的突飛猛進。“以前我們剛剛裝備三代機的時候,先進戰機只能裝備尖子部隊。現在,殲-20已經列裝‘東西南北中’,三代半飛機已經普及化,體現出了人民空軍裝備建設的巨大進步。”
殲-10C亮點多
八一飛行表演隊的殲-10C涂裝總體上延續了之前的涂裝方案,以寶石藍為主色,配以白色、灰色、紅色圖案,體現了中國空軍制勝空天、捍衛國家利益的“亮劍”精神。
裝備八一飛行表演隊的殲-10C和作戰部隊裝備的殲-10C在外形上也有區別,一個重要改進是增大了背鰭。張學峰&&,這種大型背鰭內部可以容納更多的電子設備,或者用於增加油料、拉煙劑攜帶量,還會增加航向穩定性。這種改進會進一步增強殲-10C的性能。
中國空軍專家傅前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稱,從飛行性能來看,殲-10C的飛控性能和機動性能相較以往機型更加突出。他認為,殲-10C戰機的精確控制能力更強,這體現在飛機的加減速性能上,對於編隊飛行非常有用。“表演機的選擇,對發動機的性能要求很高,如果飛行員推油門時,飛機反應比較快,對於精準編隊乃至於提升表演的觀賞性還是有很大優勢的。”
此外,相較於以往的殲-10系列機型,殲-10C的信息化程度更高,體系協同作戰能力更強,可以進一步提升飛行編隊成員之間的默契程度。而更大的作戰半徑、更長的航程及更優良的空中受油能力,也必將助力八一飛行表演隊飛得更遠。傅前哨&&,以上這些能力意味着八一飛行表演隊今後出國表演,特別是遠程飛行參加表演會更方便,可能不再需要中途找機場降落進行補給,而是通過空中加油的形式直達目的地。
傳遞良好願望
據報道,僅用時1個多月,八一飛行表演隊的隊員們就完成換裝。從殲-10A換裝殲-10C,雖然兩款機型的操控系統非常接近,但僅是機身體積的細微變化,就需要隊員們從小速度到大速度,從高空、中空到低空不斷地驗證磨合,全面掌握飛機的極限性能。
張學峰認為,八一飛行表演隊作為“飛行名片”,更是一個文化符號,展現人民空軍硬實力支撐下的軟實力。通過展示中國飛行員精湛的飛行技能、創新能力以及挑戰極限的無畏精神,讓更多國人關注空軍、加入空軍,並且最終一起建設空軍,同時搭建世界了解中國空軍、中外和平友誼的情感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