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9/ 23 16:38:15
來源:解放軍報

聯合毀傷:從殺傷鏈到殺傷網

字體:

    引言

    殺傷鏈是信息化戰爭的産物,通常指探測目標、瞄準目標、與敵方交戰並評估交戰結果的閉環過程。鑒于作戰的最終表現形式是對目標的命中和毀傷,殺傷鏈已成為聯合作戰體係運轉的核心,是融合作戰力量和精準釋放能量的軸心。當前,以作戰概念創新為引領、以新興科技創新為支撐,殺傷鏈加速向復雜多維的殺傷網發展,呈現出諸多新特徵。

    從鏈到網,迭代升級

    殺傷鏈是一套由感測器發送數據到平臺,再由平臺實施打擊的流程。各作戰域中的殺傷鏈執行流程基本相同,即從目標情報獲取到跟蹤瞄準,再到決策階段判斷是否打擊和決定打擊方案,以及完成打擊後對效果進行評估和反饋。蘇軍于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率先提出的“偵察—打擊綜合體”是殺傷鏈概念的雛形,而後,以一係列信息化局部戰爭為實踐平臺,世界主要軍事強國不斷創新、發展殺傷鏈的概念和運用形式。美軍現行作戰條令將這一概念具體規定為由“發現、定位、跟蹤、瞄準、交戰、評估”六個步驟組合而成的閉合鏈路,側重于對殺傷鏈運轉過程的描述,體現了聯合作戰體係資訊流主導能量流進行閉環運轉的運作機理,是信息化戰爭形態下OODA環的實踐運用。依托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殺傷鏈的運用形式也發展出點對點的“感知—打擊”線型殺傷鏈、以高端高價值作戰平臺為核心的“節點輻射”型殺傷鏈和實現了多條殺傷鏈並聯組網運作的“網狀”殺傷鏈等各種樣式。未來,更廣泛運用全域戰場空間的各類作戰平臺、增加可供構成殺傷鏈的節點數量並增進其功能和性能、力求組網實現武器平臺層面的互聯互通互操作,是豐富殺傷鏈類型、拓展殺傷鏈功能並綜合提升殺傷鏈作戰效能的主要方式,不斷推動殺傷鏈沿著“體係支撐構建、資訊驅動運轉”的理念迭代升級。

    開放體係,全域泛在

    在體係架構和運作過程方面,現行主流殺傷鏈已經表現出從單向、二維的鏈狀結構向復雜、多維的網狀結構發展這一“量變”趨勢,其遵循的是信息化戰爭需以體係制勝這一根本要求。但是,由機械化戰爭演變而來的信息化戰爭,主要是通過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技術群賦能武器裝備、發展武器裝備,並以資訊流主導物質流和能量流的方式進行作戰,資訊的主導作用建立在機械化戰爭各類作戰平臺得以充分發展的基礎之上,使得殺傷鏈的構建和運轉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殘存“依靠平臺”“圍繞平臺”等“平臺中心”思想。著眼當前智能化特徵愈發凸顯的信息化戰爭,乃至未來的智能化戰爭,在聯合作戰體係得以充分發展的基礎上,以理論牽引和技術支撐為“鳥之兩翼”,殺傷鏈將在持續積累“量變”中實現向殺傷網的質變躍升。未來殺傷網將堅持更加徹底的“體係中心”思想,通過可拓展的開放式體係架構,松散耦合從高端高價值作戰平臺到價廉易用的智能化無人作戰平臺等各型各類武器裝備,並依托這些多域分布、異構智能、數量龐大、類型齊全、功能完備的作戰平臺,構建起全域泛在的戰場物聯網絡,形成群體智能支撐下的“虛擬雲腦+智能終端”體係,體係內任意在網節點之間可實現直接或間接的互聯互通互操作,進而以“應召式”指控通信為支撐自適應動態重組戰場資源,即時聚集多域作戰效能。

    異質多源,分布自主

    信息化條件下的殺傷鏈已經在體係架構上不同程度實現了多域異質資産連接和多源資訊融合。如美海軍“一體化火控—防空”係統就是一種分布式、網絡化、多層次防空反導指揮控制係統,該係統採用美軍“係統之係統”的體係構建方式,通過運用分布式資源管理技術,耦合了不同作戰域的更多戰場資源,將海上防空作戰的感測器網、火控網、武器網進行“三網融合”,實現了以海對空為主、陸對空和空對空為輔的三條防空殺傷鏈組網運作。該類“網狀”殺傷鏈雖然通過使參與組網的、具有同類作戰功能的各“子鏈”之間相互取長補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體係作戰效能,但這種組網方式並未改變信息化條件下殺傷鏈中心節點突出、資訊流轉鏈路固化等不足,已難以適應未來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高水準、高強度戰爭需求。未來殺傷網將依托智能化“泛在物聯”作戰體係,通過異構數據融合、大數據分布處理和新一代網絡通信及頻譜資源自適應智能管理等技術,實現作戰體係內異源資訊自主處理、資訊鏈路自主構設、在網資訊按需分發,通過機器智能支撐的分布式作戰管理和作戰任務線上協同規劃,消除不同作戰域異質節點間在作戰速度和節奏上的差異,實現具有高度自主性的跨域協同作戰。

    動態重組,更快閉合

    速度是殺傷鏈的主要評價指標之一,在近幾十年的幾場信息化局部戰爭中,美軍不斷謀求縮短其殺傷鏈的閉環時間。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美陸軍旨在利用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推動“多域戰”概念的“融合計劃”演習,通過低軌衛星快速捕捉和傳輸目標數據,促使包括低軌衛星、“灰鷹”無人機、地面感測器、火力平臺及位于戰場後方的指控中心等節點組成的殺傷鏈,在20秒內即完成了此前需要20分鐘的閉環運轉。提升殺傷鏈運轉速度的方式有很多,如當前世界軍事強國普遍重視發展的高超聲速武器,通過減少“射手”至“目標”這一環節的時間來達成殺傷鏈運轉提速的目的。當然,打贏未來具有智能化特徵的高強度戰爭,提升殺傷鏈運轉速度的根本還在于著眼對抗提高體係運轉效能。未來殺傷網將能夠根據作戰任務和打擊目標,臨機從全域空間選取相對較優的所需功能節點,動態重構一條或多條殺傷鏈路,而不僅僅是採用預先構建的資訊流轉路徑,力求實現對各類時敏目標的即時打擊,有效應對快速變化的戰場態勢。而且這種基于即時重構、動態適應的“快”,不僅僅是試驗狀態下的“快”,更體現為復雜戰場環境和高強度對抗條件下的“快”,將有效克服以往殺傷鏈資訊流轉鏈路預設特徵明顯這一不足,可大幅增加對手應對難度,達成作戰行動的突然性,從而在未來更快節奏、更高水準的對抗中充分把握極短的時間窗口,實施聚優精打。

    智能賦能,注重冗余

    現行殺傷鏈的體係架構和運作過程決定了其具有易被“擊點斷鏈”的脆弱性,在面對具有較強體係作戰能力和非對稱精確打擊能力的對手時,這種脆弱性無疑將成為“阿喀琉斯之踵”。未來殺傷網將通過戰場物聯網絡連接全域泛在的各類作戰資源,隨著軍事智能化進程加速,這些資源不僅包括經智能化“改造”的現有各類作戰平臺,還將包括更多高性價比的智能無人作戰平臺。這將大幅提高各類作戰資源的數量級,有利于構設分布式、多樣化的打擊節點,打造充斥于全域空間、服務于多域作戰的ISR體係以及對表秒殺的指揮決策和行動控制能力,為動態即時構建具有鮮明“去中心化”特點的冗余殺傷鏈路提供“物質基礎”,改變以往殺傷鏈通常以高端高價值作戰平臺為鏈路核心的體係架構方式。雖然未來殺傷網將進一步增加作戰體係的復雜性,但這種彈性重組的網絡體係將能夠有效克服以往殺傷鏈的脆弱性。同時,再通過利用作戰體係易于補充的開放式架構,可使作戰體係在部分節點損耗或部分資訊流轉鏈路受阻時,依然能夠確保殺傷鏈路的及時重構和有效運轉,在體係復雜性增加的同時反而極大提高了體係魯棒性。

    戰略屬性,多能運用

    當前,世界主要軍事強國以謀求達成全域作戰優勢為引領,大力創新作戰概念,通過發展增強各作戰域間互聯性的技術能力,不斷跨越軍種之間固有的作戰概念壁壘、技術能力壁壘和傳統習慣壁壘,不同作戰域中的殺傷鏈統合成的粗顆粒度殺傷網,正在向細顆粒度殺傷網邁進。隨著人類文明發展,大規模戰爭越發受到限制和制約,局部戰爭、軍事衝突等中低強度軍事行動則越發頻繁,軍事行動的戰略、戰役、戰術界限漸趨模糊,“灰色地帶”競爭更加常見。以往圍繞大型導彈、先進戰機、航空母艦等構建的殺傷鏈,核心節點突出且大都屬于高端價值目標,數量有限、價格昂貴、損失不起,有時還可能因政治影響、武器係統自身戰技性能和作戰運用流程等限制因素而無法在中低強度對抗中派上用場。而細顆粒度殺傷網,強調發展多域分布的作戰力量並大幅提升各類戰場資源的數量級,通過低成本的“蜂群”“魚群”“狼群”等方式布設更多的攻擊節點,在增強體係彈性和生存能力的同時,大幅提高自身行動的靈活性,即時聚集非對稱優勢效能;強調融合新型殺傷機理武器平臺並著力發展“軟”“硬”結合的殺傷能力,以不斷豐富的殺傷手段謀求對特定目標實現更加精確的“定制”毀傷。據此,未來殺傷網將可實時響應不同規模強度的各類潛在威脅,根據任務需要,既能夠實施戰略戰役級作戰,又能夠實施戰略性戰術行動,具備有效應對全頻譜衝突的作戰能力。(郝飛、范聰敏、呂晨陽)

【糾錯】 【責任編輯:張瑞傑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38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