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文化中華丨箭指未來:從十環靶心到文化圓心-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8 16:29:34
來源:新華網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文化中華丨箭指未來:從十環靶心到文化圓心

字體: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28日電 題:箭指未來:從十環靶心到文化圓心

  新華社記者胡虎虎、徐宏岩

  四年級學生莫斯塔帕·買買提在學校興趣社團練習射箭將近半年。側身跨步、推弓勾弦、瞄準靶心,莫斯塔帕的動作一氣呵成。“我知道后羿射日的神話,更想親身體驗射箭。”他眉飛色舞地講述加入社團的原由,“而且,我們還有位‘冠軍教練’!”

  莫斯塔帕眼裏的“冠軍教練”吳俊亮,來自有“中國箭鄉”美譽的新疆伊犁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37歲的吳教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傳統箭術(錫伯族射箭)”的傳承人。藉&“非遺進校園”的東風,吳俊亮從今年上半年開始指導莫斯塔帕等30多名學生。

  在新疆伊寧市第二十五小學,吳俊亮(左一)指導射箭社團學生練習傳統弓(10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射以修身,射以觀德,正射必中。”吳俊亮為射箭社團制訂了詳盡的訓練計劃,“首先是掌握動作要領,接下來會編排禮射演出,讓娃娃們保持好奇,在動作練習中感受中華弓箭文化的魅力。”

  引弓搭箭,為的是瞄準靶心,卻又不止於靶心,還有十環之外的文化天地。這也是吳俊亮結緣射箭21載的真實寫照。

  21年前,察布查爾射箭運動學校的教練到各鄉鎮挑選苗子時,吳俊亮正在上初中。教練看中了他“手臂平直、力量大”的特點,招他加入射箭隊。

  進入射箭運動學校不到一年,吳俊亮就嶄露頭角。在一次全疆級別的比賽中,他手持現代競技反曲弓,獲得季軍。後來,吳俊亮意外胳膊受傷,缺席了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選拔賽,最終遺憾退役。

  這是吳俊亮曾經參賽獲得的部分獎牌與獎盃(10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吳俊亮因傷告別專業競技場,但也跨入了另一個射箭舞&,成為錫伯古城景區的一名射箭教練。他出生長大的村莊就位於錫伯古城,這裡向外界集中展示錫伯族的萬里西遷和戍邊精神,弓箭文化體驗區是重要組成部分。

  “我常聽爺爺提到,古城關帝廟旁就是以前戍邊將士們的騎射訓練場。”在錫伯古城為游客教學服務的十多年間,吳俊亮又鑽研了傳統弓,還自學了騎馬射箭、速射移動靶。寒來暑往,箭矢飛過,五湖四海的游客沉浸其中,通過吳俊亮“百步穿楊”的表演,體悟彎弓搭箭所承載的忠勇家國情、自強不息的深沉內涵。

  吳俊亮手持弓箭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錫伯古城景區城墻上(10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與此同時,各類各級傳統弓賽事層出不窮。一度淡出賽場的吳俊亮,又燃起鬥志。不同於年少時過於追求正中靶心,年歲漸長,他對射箭的理解更為精進,多了一份從容淡然。風輕雲淡間,他引弓而射,向國內外射手展示箭鄉風采和歷史底蘊。

  藉&非遺文旅熱潮,今年初,吳俊亮在伊犁老城文化旅游區開辦了一家射箭館,主推傳統弓箭文化。這在該旅游區的20多家非遺店舖中獨樹一幟。

  走進這家300多平方米的射箭館,位於箭靶背後的“忠孝勇恭”“禮義仁信”等字樣格外醒目,墻上張貼着“忠武、明威、鎮守大將軍”等不同級別的會員稱號。除了射箭,吳俊亮團隊還提供弓箭維修、皮質箭囊製作、手工盔甲旅拍租用等服務。

  吳俊亮(右一)在射箭館維修傳統弓,吸引周邊的小朋友前來圍觀(10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射箭並不小眾,傳統弓箭文化也不冷門。”今年國慶中秋小長假,吳俊亮和三位店員從早忙到晚,日均接待顧客數百名。截至目前,他的俱樂部已有60多名會員。其中,年齡最小的6歲,最大的已年逾古稀,還有在伊寧旅居學習傳統弓的上海會員。

  吳俊亮説,游客走進店內,選中裝備,射出幾箭,“英雄夢、俠義心”隨之具象化。箭中靶心,顧客滿意而歸,這片市場也就越來越大。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