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德州:抓晴天 搶秋收-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8 18:48:28
來源:新華網

山東德州:抓晴天 搶秋收

字體:

  新華社濟南10月18日電 題:山東德州:抓晴天 搶秋收

  新華社記者蕭海川

  陽光碟機散了連日的陰雨,也讓山東德州農民張長林的眉頭舒展開來。記者見到他時,64歲的他正駕駛着農用三輪車,在德州樂陵市一處堆場等待卸車。

  張長林家住十幾公里外的鐵營鎮張磐石村,今年種了30多畝玉米。聽説當地有企業敞開收購、價格還合適,他就趁着天轉晴,拉了幾噸糧食來賣。

  在山東德州樂陵市一處堆場,運糧車輛正排隊卸車。新華社記者蕭海川 攝

  一輛輛滿載玉米的小貨車、三輪車開進了堆場。“10月7日以來,我們就組織50多人‘兩班倒’,24小時敞開收購玉米。”山東中谷澱粉糖有限公司負責人仲向東説,企業2021年投資建設的烘乾設備可以“雙次烘乾”,即先對整穗玉米進行初次烘乾、脫粒,再對玉米粒二次烘乾。這不僅解決了濕玉米穗脫粒難的問題,又有效降低了後續烘乾成本。

  德州是山東農業大市,今年秋糧種植面積達856.5萬畝。據德州市氣象部門數據,今年9月以來當地平均降水量251.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13.5%。

  15日上午,德州市武城縣又飄起陣陣雨絲,武城啟翔機電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曹興才來到代工廠,督促生産。車間裏,工人們正加緊生産移動式烘乾機。

  “我們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中央空調,與糧食烘乾技術相通。這款20噸級的移動式烘乾機,以前主要賣到黑龍江等地。”曹興才説,為應對連陰雨對山東秋收的影響,他們協商外地客戶推遲原有訂單的交付,産能優先保障受秋雨影響的糧食主産區。目前,公司已銷售50余&烘乾機,手中還有二三十台的訂單,售後隊伍也在馬不停蹄為用戶安裝調試。

  在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武城鎮一處農田,農機手正在檢修履帶式收割機。新華社記者蕭海川 攝

  在武城縣武城鎮東賈村,41歲的種糧戶王為為正在地頭指揮一台履帶式收割機作業。“這是今年花了十來萬元買的收割機,就奔着能下泥地買的。”王為為説。

  記者從德州市農業部門了解到,截至10月16日,當地已投入各類收穫機械1666&(套),其中自有機械870&(套),外調796&(套)。同時,全市441&烘乾機全面啟動,日烘乾能力達6.9萬噸。

  在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糧食種植企業調集兩台改裝後的履帶式收割機下地試作業。新華社記者蕭海川 攝

  有的農戶搶收搶售、搶烘搶晾,有的依然有底氣“按兵不動”。

  “你瞧,我們地裏的玉米稈還是綠的,還能挺幾天。天氣預報説周末還有降水,等下過雨我們再開始收。”德州市平原縣德龍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朱慶斌説,合作社流轉了2000多畝地,由於對玉米品種習性比較了解,他們種植管理比較精細,為玉米晚收創造了空間。

  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一家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玉米,正等待連續晴好天氣集中收穫。新華社記者蕭海川 攝

  平原土地魯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經理何石寶也做出了類似的選擇。“這兩天我們先找來兩台改裝後的履帶式收割機,先下地試試。等19日前後,再大規模下田作業,計劃用一週時間完成2萬畝玉米的收穫和晾曬。”何石寶指着晾曬場上停放的幾排大馬力農機説。

  在德州,秋收牽動着各方心弦。當地組織起7200餘人的“三秋”生産幫包指導組;各縣市區成立了多支“秋糧搶收志願服務隊”;國網德州供電公司協助糧食烘乾服務點排查消除隱患40余處,並對符合條件的企業落實農業生産優惠電價政策。

  截至10月17日17時,德州市秋糧已累計收穫645.82萬畝,佔應收面積的75.47%。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