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的主路上游人如織。一間風格別致的民宿“文創閣”讓人忍不住慢下腳步。沏上一壺茶,店主葛元德忙着招呼住客。亭&、山水、老松……他的身後,是一個奇石構成的微型藝術世界。
今年63歲的葛元德和石頭打了一輩子交道。17歲那年,他成為一名村裏的礦工。
“上世紀70年代,村裏開始開礦挖石。石頭能賣錢,人們生活好了,環境卻糟了,連山上的毛竹葉上也都是粉塵。”葛元德打開了話匣子。
改變恰似山間一場吹散塵埃的風。2003年起,村裏下定決心走生態路。復墾復綠、治理水庫、改造村貌,山又青了,水又綠了。20多年來,安吉實現“氣凈”“土凈”“水凈”,全域布局鄉村旅游、咖啡露營、賽事音樂等業態,激發出綠水青山間的綠色動能。
游客在浙江安吉黃杜村萬畝茶園內拍照打卡。新華社記者鄭可意 攝
葛元德自小就愛把玩石頭。他把老屋改造成集奇石、餐飲、書畫於一體的特色空間,在杭州工作的兒子葛軍也返鄉共同經營。如今,這間被綠水青山環抱的民宿年營業額超200萬元,成為兩代人共同守護的“金山銀山”。
從“文創閣”往後山行走不到兩公里,就是葛元德曾經工作過的冷水洞礦山。如今,這裡已成為村裏標誌性的礦坑遺址,是年輕人喜愛的露營勝地。今年8月,這裡成為安吉“村咖”代表——“瀑布咖啡”的又一落腳地。建築隱於飛瀑與大量綠植之間,遠望如自然生長的生態聚落。
在浙江安吉余村,由冷水洞礦坑遺址改造而來的“瀑布咖啡”吸引游客。(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這裡曾是一道‘生態疤痕’,而我們希望在不破壞自然的前提下,為它注入新的生命力。”“瀑布咖啡”運營主管步天宇説,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店內預計每天迎接至少4000名游客。
“在礦坑遺址修復而來的地點喝咖啡別具意義,它提醒我們珍視自然。”從上海自駕而來的游客林女士説。
“瀑布咖啡”的落成,也是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心頭的牽掛。他介紹,該項目是“地質+生態+産業”相融合的典範,盤活了礦坑遺址與周邊山林,成為浙江省首個地質生態産品交易案例,預計每年為村集體增收30余萬元。
從老葛手中的奇石到游客杯中的咖啡,同一片土地演繹着兩代人的故事,連接着山村的過去與未來。
這是2025年8月6日拍攝的安吉縣余村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毛竹 攝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安吉縣域旅游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2024年,全縣共接待游客3402.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475.6億元,村民旅游收入佔直接收入比重突破20%。(記者鄭可意、朱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