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10月2日電(記者汪軍、吳思)秋日武陵山,處處豐收景。走進武陵山腹地的貴州省德江縣,大大小小的天麻種植基地裏,忙碌的農戶臉上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今年種了36800平方米,每平方米産值280元左右,目前正在大量采收上市,收益應該説比較可觀。”德江縣高山鎮阡豐村天麻種植大戶彭國容一邊在地裏採挖新鮮天麻,一邊向記者介紹今年的收成。
地處黔東北的德江縣有着“中國天麻之鄉”的美譽,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天麻品質好,近年來在市場上持續走俏。經過50多年産業培育,德江天麻聞名遐邇。尤其是近年來,通過大量科技投入,野生天麻馴化為家種,産業規模持續攀升。
高山鎮,鎮如其名,平均海拔超1100米,森林覆蓋率超70%。這樣的生態環境適宜天麻種植,加上全鎮大多數土地呈弱酸性,使得天麻個大、肥厚、半透明、質堅硬,天麻素含量高達1.61%,深受市場歡迎。就在天麻豐收的季節,高山鎮鐵汞壩社區種植大戶吳兵調整策略,線上線下同時發力,實現天麻早産早銷。他説,提前上市的天麻比較嫩,價格也相對高一點,目前平均每天可以賣出2000斤。
高山鎮天麻專班負責人冉隆勝介紹,今年全鎮天麻種植面積近20萬平方米,從7月開始採挖,一直持續到年底,預計總産量220萬斤,産值5500萬元,帶動山區群眾長期就業300人,臨時就業5100人。
“一窩天麻一窩金”。在德江縣,天麻産業已經成為助農增收的主導産業,過去的“泥疙瘩”已經成為如今的“金元寶”。
中秋節前後,沙溪土家族鄉、堰塘土家族鄉等地的天麻種植基地,正是采收的好時節。這幾天,村民們撥開種植基地上的枯葉和松軟土層,把一個個圓潤飽滿、紋理清晰、品相上佳的天麻翻出來。“這個天麻紋理清晰、個頭大,我們這幾天都在忙着收,這地方種天麻有搞頭。”沙溪土家族鄉武陵天麻農民專業合作社常務理事長梅洪江的話語中,充滿豐收的喜悅。
如今,德江天麻産業已形成集研發、生産、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産業鏈,全縣常年種植天麻面積穩定在100萬平方米,産量4000余噸,産值近5億元,帶動近2萬農戶增收。天麻産品從單一幹品發展到天麻酒、天麻麵條、天麻飲品等系列産品。
臨近中秋佳節,位於德江縣城的貴州德江紅品天麻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派繁忙景象。十多名工人忙着核對訂單、包裝禮盒、搬運裝車。一盒盒印有“德江天麻”標識的産品陸續裝上貨車,通過物流發往全國各地。
該公司副總經理蔣冰介紹,通過“訂單式銷售+代加工”模式,開發出的天麻飲品和月餅等“養生美食”,進一步延長了天麻産業鏈、提升了附加值,僅半個月就銷售了1.6萬餘盒,代加工2萬餘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