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9月23日電 題:徒步“孤島”救援,打通“生命通道”——河南嵩縣白河鎮黨員幹部搶險記
新華社記者韓朝陽
時隔兩個多月,豫西伏牛山深處,山洪、滑坡、塌方留下的印記尚未完全消除。整個7月份,洛陽市嵩縣白河鎮黨委副書記錢金國,沿着這條山路或步行、或駕車,來來回回忙着搶修清障、巡查災情。
6月30日至7月2日,白河鎮遭遇持續強降雨,河流水位暴漲,多處橋毀路斷。7月1日晚,在暴雨驟襲之下,處於暴雨中心的五馬寺村道路損毀、通信癱瘓、電力中斷,成為“孤島”。
已在上莊坪村河堰上奮戰一夜的錢金國,始終放心不下五馬寺村的安危。發現五馬寺村失聯後,次日清晨,最熟悉當地情況的錢金國帶領應急小隊,一行5人攜帶方便麵、礦泉水等物資,從車村鎮繞道前往五馬寺村,一路遭遇多處滑坡、塌方,經過6個多小時跋涉終於抵達。
五馬寺村共有9個村民組,280戶人家沿山谷溝壑散佈。錢金國先叫上村支書梁保臣,查看了距村部較近的兩個村民組——雖然斷電斷網,幸無人員傷亡。
應急小隊隨即分工,年齡較大的兩位鄉鎮幹部張松鵬、趙新果留在村部,和梁保臣一起安置房屋受損的群眾,並協調轉運應急物資。錢金國帶着鄉鎮幹部馬迎乾、嵩縣自然資源綜合服務中心駐五馬寺村第一書記楊金鎖等4人,一人背上兩箱方便麵,於7月3日清晨出發,沿山溝查看其他村民組的受災情況,他們最先到達的就是西溝村民組。
7月3日,洛陽市嵩縣白河鎮應急小隊成員背着方便麵出發查看災情。(受訪者供圖)
西溝村民組,東有摩天嶺,西有鐵夫崖。當地人説:“因為山大溝深,以前能挑着擔子越過西邊山嶺的人被稱為‘鐵夫’,所以起名‘鐵夫崖’。”
錢金國一行徒步翻越鐵夫崖,剛到西溝組,正組織村民生産自救的58歲老黨員、村民組長張新建,趕緊拉着一位老太太向他求助。原來,老太太家裏有一個17歲的孫子患尿毒症,已經5天沒做透析了,吃不下飯、睡不成覺。
一行人趕到老太太家中時,只見少年臉色蒼白,蜷縮在桌邊。但由於山路受阻難行,且村裏缺乏壯勞力,人力擔架無法轉運。
顧不上喘口氣,錢金國等人繼續前行,一邊查看其他村民組受災情況,一邊尋找手機信號向外界求助,在山嶺上找到微弱信號後,立即向鄉鎮黨委報告,請求支援,打通山道。
“不惜一切代價,打通生命通道!”接到消息後,白河鎮黨委書記李琼岩沒有絲毫猶豫,當天就調撥2&鏟車、1&挖掘機,副鎮長龔濤帶領20余名黨員組成“搶險突擊隊”,打通翻越摩天嶺的山路。
圖為洛陽市嵩縣白河鎮西溝村民組。新華社記者 楊靜 攝
歷經12小時鏖戰,救援通道終於在7月4日凌晨搶通,救護車隨後將患病的少年安全轉運至縣城醫院。事後,在外務工的孩子父親發來感謝信:“感謝鎮黨委政府及村支部同志們挺身而出,為孩子搶通了一條‘生命通道’,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暴雨過後,家園重整。錢金國、馬迎乾等人吃住在五馬寺村裏20余天,組織黨員群眾清理塌方路段,修繕水毀房屋,修復供水設施。
“在這次抗洪救災中,我們只是盡到黨員幹部的職責。”談到搶險過程,錢金國説,“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去,群眾才能安心。”
如今,白河鎮下轄各村的水、電、路早已恢復正常,錢金國等人也回歸各自崗位,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白河鎮100余名鄉村黨員幹部,共同守護一方幸福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