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8月20日電(記者王自宸)近期,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持續高溫天氣,不少地方電網負荷創新高,確保三峽清潔能源“大動脈”的穩定運行備受關注。連日來,一群“線路醫生”冒着高溫,在崇山峻嶺中攀爬巡檢,只為守護這一清潔能源“大動脈”。
湖北省氣象&8月19日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三峽工程所在地湖北宜昌的最高氣溫超過37℃。早上7時許,國網宜昌供電公司的“線路醫生”張欣、向文明、陳軍等3人便開始為去三峽庫區線路通道巡檢整理裝備。由於部分巡檢區域無人居住,他們特意多帶了些飲用水和驅蚊、驅蛇藥品。
驅車來到宜昌市夷陵區太平溪鎮許家衝村的巡檢起點,已接近上午9時,迅速拿好裝備,張欣他們便一頭鑽進密林,沿着小路向着山頂的500千伏三江二回14號鐵塔進發。
跟隨他們的腳步,記者只感覺叢林越深,體感越熱。張欣告訴記者,此前下過陣雨,空氣濕度高,所以感到更加悶熱,“雨後的林子不是遮陽的傘,而是捂熱的被子。”
國網宜昌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三峽庫區進行線路通道巡檢。新華社發
在崎嶇的山路上走了一個多小時,總算來到山頂。放眼望去,三峽大壩傲然矗立,一條條輸電線路在鐵塔的連接下,將三峽清潔能源晝夜不息送往華中、華東、廣東等地。
“這片山頂屬於沙地,遇到下雨,容易出現滑坡。”來不及多休息,張欣便進一步向陳軍強調線路通道巡檢需重點關注的細節。向文明則組裝起無人機,熟練地對線路通道進行仔細檢查。
原來,線路通道巡檢內容很多,既要對線路通道隱患進行排查,也要觀察線路設備的運行狀態,還要監測線路周圍的環境。因此,被譽為“線路醫生”的巡檢人員需要格外細心。
記者注意到,隨着技術的進步,無人機已部分替代了傳統的人工巡檢,但不少線路通道由於其重要性和地理位置,仍然需要人工定期巡視。“你看這棵樹,平時問題不大,但是近段時間雨水多,樹長得特別快,所以巡檢時要特別留意。”向文明指着顯示屏説。
當天,張欣等人要完成25基鐵塔通道的巡檢任務,在第一處鐵塔下忙碌20多分鐘後,他們又向另一處鐵塔進發。
從這座山頭爬到另一座山頭,從這座鐵塔到另一座鐵塔,3個人餓了就吃點隨身攜帶的饅頭、乾脆面,渴了就喝點白開水,感到不適就吞下防暑藥品。3個人的工作服是濕了幹、幹了又濕,浸出了一圈圈白色的鹽漬。
“今天垂直爬升超過1500米,連續登山超過6個小時。”下午5時許,張欣等人終於完成當天的巡檢任務。張欣説,巡檢雖然辛苦,可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能守護萬家燈火,便覺得很值得。
國網宜昌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分公司負責人介紹,在宜昌境內,除三峽電站外,還有葛洲壩電站、清江隔河岩電站等多條電力外送線路,500千伏及以上過境輸電線路達59條、4126公里。入夏以來,該公司每天派出6支工作隊開展線路特巡,全力守護電力外送“大動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