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7月29日電 題:重慶開州:一城山色半城湖
新華社記者李曉婷、雷明宇

這是7月2日拍攝的重慶開州城區景象(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三峽腹心,重慶開州嵌於群山之中,浴水而出,擁有“城在湖中,湖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美麗畫境。
橫臥於川東平行嶺谷,連綿的山脈如畫筆勾勒出開州的城市邊界。東河、南河、浦裏河在此匯聚,向東融入長江;江裏、東裏、浦裏三大槽衝地帶孕育良田沃土,形成“三江三里”的山川縱橫之勢。
這是7月3日拍攝的重慶開州城區景象(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隨着三峽水庫蓄水完成,滾滾長江塑造出“高峽平湖”的奇景。與此同時,庫區水位周期性漲落帶來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水庫消落帶。開州通過築壩成湖、生態涵養,收穫了面積相當於兩個西湖的城市水域——漢豐湖。
這是7月3日拍攝的重慶開州城區景象(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登臨開州舉子園內文峰塔極目遠眺,Y字形的漢豐湖將幾大山脈分割,城市呈帶狀橫於湖濱,江水在湖中交匯,經水位調節壩後高度驟降、水面收窄,再繞過一個幾字彎向東奔流。
這是7月3日拍攝的重慶開州漢豐湖景象(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開州博物館館長王永威細述開州千年城記:東漢建安二十一年,蜀先主劉備劃朐忍縣(今重慶雲陽東)西部置漢豐縣,誇讚此地“漢土豐盛”。明洪武年間,漢豐縣因境內開江貿易發達、通達四方,始稱“開縣”,直至2016年撤縣設區,謂之“開州”。
這是7月3日拍攝的重慶開州城區景象(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一個“開”字道出這個城市與生俱來的基因。開州是一個移民城市,歷史上8次移民塑造了其開拓開放、兼收並蓄的文化特質。
“從新城的規劃到治理,我們注重彰顯城市文脈,掌控城市山水形態。”開州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譚均攤開城市規劃圖,依次圈出三大生態屏障、城市發展帶、山水保護帶,“我們重點加強濱湖空間保護,達到‘顯山露水,彰文透綠’的目標。”
這是7月2日拍攝的重慶開州漢豐湖夜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行走於湖濱,巧妙布陳的濕地公園、濱湖步道、親水設施令人目不暇接。正值盛夏,湖心兩處人工鳥島上候鳥低飛築巢,開州區自然保護地管理中心主任黃亞洲不停按下快門。他的相機裏記錄了十餘年來漢豐湖上的各種鳥類。從2012年到2024年,每年來漢豐湖越冬的鳥兒,已從144種、5000多只,增長到243種、2.8萬隻。
濕地觀鳥、賞荷野釣、畫舫游湖、水上運動休閒……開州把生態優勢轉變為城市生活之魂。當夜幕降臨,湖濱煙火升騰,古時商貿往來、觥籌交錯的勝景重現。瀲艷湖光,折射着人們對美麗生活的深深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