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丨甲秀昌明潤黔中——解碼“林城”貴陽的文化自信樣本-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7/10 16:49:23
來源:新華網

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丨甲秀昌明潤黔中——解碼“林城”貴陽的文化自信樣本

字體:

  新華社貴陽7月10日電 題:甲秀昌明潤黔中——解碼“林城”貴陽的文化自信樣本

  新華社記者趙新兵、李驚亞、向定傑

  黔中腹地貴陽,因在貴山之陽而得名,煙嵐雲岫,雄踞於雲貴高原。

  建城迄今七百餘年,喀斯特地貌的山水奇境、明代大儒王陽明“龍場悟道”之處、抗戰烽火下的大後方……歲月長河中,孕育出貴陽多元共生的文化形態、“知行合一、協力爭先”的城市品格。

  進入新時代,傳承科甲挺秀、人文昌盛的文化根脈,這座山水之城持續擦亮“爽爽貴陽、中國數谷”的城市名片,書寫西南地區重要中心城市的發展新篇章。

  青山環繞的貴陽市區。新華社記者劉續攝

 紅色印記鐫刻黔山秀水

  貴陽市環城北路一處綠樹成蔭的山岩下,矗立着題有“林青同志就義處”的一方石刻。1935年9月11日,中共貴州省工委第一任書記林青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産黨萬歲!”等口號,英勇就義,時年24歲,踐行了他“願將滿腔熱血,換來幸福人間”的錚錚誓言。

  黔地多山,山城百態造就貴陽人不屈不撓的品格底色。從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貴陽曾涌現出黃齊生、王若飛、袁咨桐等一批革命英雄人物,書寫下許多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

  艱難歲月淬煉的“紅色精神”,貴陽人格外珍視。

  位於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附近的“紅飄帶”——貴州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技術賦能讓參觀者“穿越”至偉大長征;中共貴州省工委舊址、達德學校舊址、息烽集中營舊址、兵臨貴陽陳列館內,講解員娓娓講述先烈們的故事……目前貴陽已建成38個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大項目,9個紅色文化展陳項目。紅色印記,鐫刻於黔山秀水間。

 觀眾在“紅飄帶”行進式感受長征故事。新華社記者陶亮攝

  紅色精神賦予貴陽人艱苦奮鬥的勁頭和不屈不撓的韌勁。

  “快來喝杯茶,這是今年我炒制的頭批新茶……”貴陽花溪區久安鄉,村民項朝富正在自家茶園旁的農家樂招呼着客人。

  長征期間,紅軍轉戰花溪,曾在這裡開倉放糧、救濟貧苦群眾,群眾冒着殺頭的危險掩埋紅軍遺骸,這些紅色故事至今廣為流傳。

  但這個煤炭開採歷史長達百年的地方,20世紀八九十年代因過度開採,有過一段“拿生態換錢,拿命換錢”的經歷,最嚴重時,礦井廢水甚至將下游阿哈水庫染成“黃湯水”。

  面對問題和困難,當地人勇於擔當,毫不退縮。10多年間,久安鄉關停境內所有煤礦,讓煤山變茶山、礦工變茶農、茶園變景區,以“不怕艱難險惡”的紅色精神取得“綠色革命”的勝利。

  “紅色精神養育的人,總要有些不一樣的勁頭!”項朝富是這場“生態革命”的先行者,如今他經常愜意地坐在小院裏極目眺望,看遠處一壟壟茶樹、一片片茶海競相吐綠。

 貴陽市觀山湖公園風光。新華社記者陶亮攝

  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落後産能;完善監測體系,對污染企業嚴格整治;推進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系統對污染物的凈化能力;調整産業結構,培育發展綠色新興産業……“數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堅決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推動高質量發展。”貴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伍向東説。

  北緯26度、平均海拔1100米、夏季平均氣溫22.3攝氏度,貴陽自然稟賦得天獨厚;推窗見綠,人在景中,十里山水半入城……作為全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貴陽城與自然和諧共生圖景愈發迷人。

 人文興盛滋養城市活力

  夏日,貴陽的母親河南明河上煙靄濛濛。一座飛檐如翼、翹角似鸞的古樓聳立於碧波之中的鰲磯石上,與波光瀲艷的河面交織成畫,這便是貴陽的地標——甲秀樓。

  這座承載四百餘年歷史的文化豐碑取自“科甲挺秀”之意,是貴陽人文興盛、甲秀昌明的象徵。

  游客在貴陽市南明區甲秀樓游玩。新華社記者陶亮攝

  以“詩書畫三絕”聞名的楊龍友、北京大學首倡者李端棻……名人先賢留下的文化印記,把文脈刻進貴陽城市發展的肌理。

  明清貴陽,九門(內城、外城共九座城門)巍立,四閣(文昌、玉皇、靈官、皇經)聳峙。“九門四閣”交織成老貴陽城建經緯,其間百餘街巷縱橫,如血脈貫通,帶來人文昌盛氣象。

  “要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注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深刻雋永、飽含啟迪。

  滄海桑田,古韻新顏。

  為重拾“九門四閣”悠悠舊憶,貴陽精心布局“一河一道兩片”城市設計。以貫城河為脈、城垣步道為絡,串聯起雲岩文昌閣與南明翠微園兩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依循舊時城墻遺蹤,重連城垣脈絡,築就7908米城垣步道。

  依託城市文脈,貴陽市推進城市更新項目,曹狀元街、花溪區十字街等一批老街區舊巷展新姿。

  琳瑯滿目的美食,鱗次櫛比的商鋪,流光溢彩的燈光……夜幕降臨,曹狀元街區依然熱鬧非凡。

  曹狀元街得名於清康熙年間武狀元曹維城,隨着歲月變遷一度黯淡破舊。如今,這條承載了“一門三進士,御賜狀元郎”厚重歷史、見證近代風雨滄桑的貴陽老街,成為集歷史文化、美食文化等為一體的“網紅街區”。

  “曹狀元街區作為老貴陽城‘九門四閣’之一的大南門核心區域,既鐫刻着一代代貴陽人對城市發展變遷的歷史記憶,也承載着貴陽人對往昔的懷念和對街巷的尋味。”南明區文體廣電旅游局局長王菊紅説。

  青磚舊影間,“老貴陽”歲月沉香。

  夜幕降臨,五彩斑斕的燈光點亮古老城墻,樂手抱着吉他撥響前奏,台下觀眾點亮手機手電筒應和……2023年夏天,從“九門四閣”之一文昌閣城墻下發源的路邊音樂會,迄今已舉辦400余場,現場觀眾達300余萬人次,賦予貴陽“愛樂之城”的美譽。

  文昌閣的路邊音樂會吸引眾多游客駐足觀看。新華社記者向定傑攝

  “深挖歷史文脈,厚重而悠長的文化底蘊,給貴陽帶來十足的人氣。”貴陽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級調研員熊列説。

  知行合一澎湃創新動能

  “知行合一、協力爭先”是貴陽提倡的城市精神。

  貴陽西北約40公里處的修文縣,有“王學聖地”之稱。

  五百多年前,明代大儒王陽明在修文縣龍場驛參學悟道,提出“知行合一”學説,令貴陽屹立於中國思想史的“高地”。

 《少年王陽明》劇目在貴陽孔學堂上演。新華社記者向定傑攝

  知行合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在陽明心學的熏陶下,知行合一的城市精神賦予貴陽人不甘落後、敢為人先的銳氣。

  1895年,公車上書震驚朝野,貴州籍舉人簽名的有95人,居全國第二位,其中貴陽籍舉人參加簽名者就達32人;1911年,辛亥革命風雲激蕩,貴陽建立“大漢貴州軍政府”,貴州成為全國第六個宣告獨立的省區,貴陽也走在辛亥革命的前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要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精氣神。

  知行合一、協力爭先的精氣神多次在貴陽的重要歷史時刻展現。

  半邊天文化陳列館、半邊天文化廣場、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走進貴陽市息烽縣養龍司鎮堡子村,巾幗風範、敢為人先的文化元素撲面而來。村委會旁的半邊天文化陳列館大門口,“中國男女同工同酬第一村”的牌匾醒目分明,仿佛鐫刻下堡子村為性別平等邁出的關鍵一步。

  20世紀50年代,各地婦女積極參與生産勞動。然而,男女同工不同酬問題突出。堡子村婦女展開了一場關於男女同工同酬的大討論,充分發揮“半邊天”作用,促使糧食增産增收。

  三線建設熱潮中,來自五湖四海的建設大軍來到貴陽,戰天鬥地、艱苦創業,為貴陽乃至貴州工業築牢根基。

  不沿邊、不沿海、不沿江的貴陽,依靠知行合一、協力爭先的開拓精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出新路。

  10多年前,大數據浪潮呼嘯而來,貴陽在全國率先把大數據作為整個城市發展的核心戰略,並傾全域之力加以推動。

  深夜,貴州東方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團隊成員依然忙碌,他們在調試最新迭代的“東方祥雲”山洪預警系統。

  通過大數據,“祥雲”可以跑贏烏雲。技術人員介紹,該預報系統可實現對水庫、河流水量的24小時監控,風險影響分析可在1分鐘內生成,有效提高值班值守應急工作效率。

  2024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展館外景。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創辦全球首個以大數據為主題的博覽會、建設全球首個大數據交易所、打造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如今,貴陽“中國數谷”城市名片廣為人知。

  站在東山遠眺,古樸的韻致與靈動的綠意相互映襯,兼具歷史底蘊和創新精神的貴陽,未來可期。

【糾錯】 【責任編輯:趙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