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記者從國家氣候中心獲悉,根據《梅雨監測指標》,今年我國梅雨季已全面開啟,梅雨進程總體偏早。其中,江南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都於6月7日入梅,入梅時間分別較常年偏早兩天和7天;江淮地區於6月19日入梅,入梅時間較常年偏早4天。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高輝介紹,在梅雨的氣候平均季節進程中,江南6月9日入梅,長江中下游6月14日入梅,江淮6月23日入梅。江南和江淮差了兩周左右時間,這也反映了我國雨帶季節性向北推進的特點。通常來講,江淮梅雨期間雨帶集中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到淮河地區。江淮梅雨結束後,雨帶進一步向北移動,華北雨季將開始。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7月份雨帶將集中在黃淮、華北和東北南部地區。
近年來主汛期雨帶北移,“居於”南方的梅雨是否會減弱?高輝解釋,10年來我國主汛期雨帶確實有明顯的北移特徵,但部分年份梅雨不僅沒減弱還會極端偏強。如2020年,長江中下游出現“暴力梅”事件,長江中下游梅雨雨量較常年偏多1.2倍,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多。2024年,長江中下游梅雨也偏多5成以上。
高輝提示,主汛期雨帶北移並非意味梅雨減弱,反而更需謹慎防範極端強降水事件。入梅後,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龍卷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將頻繁發生,應做好大中小河流防汛、城市暴雨積澇、山洪和地質災害等防範工作。
梅雨季全面開啟也將緩解部分地區的氣象乾旱。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在西北地區東南部、西南地區東部以及黃淮等地還有不同程度的氣象乾旱。江淮入梅後,預計未來10天主要降雨區集中在西南地區東部,江漢、黃淮、江淮、江南的西部和北部,華南西部等地。西南地區東部和黃淮等地旱情將在近期緩解和部分消除。相比之下,西北地區東南部的降水較弱,近期旱情還將持續。(記者付麗麗)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