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力量丨“幹群共建”激活邊城文明細胞-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30 17:47:43
來源:新華網

文明的力量丨“幹群共建”激活邊城文明細胞

字體:

  新華社哈爾濱5月30日電 題:“幹群共建”激活邊城文明細胞

  新華社記者 戴錦鎔

  清晨7點,黑龍江省撫遠市的同鑫農貿市場一派繁忙景象。攤主路靜仔細擦拭着嶄新的標識牌,將新鮮的蔬菜碼放整齊。“以前‘老受罪’,現在‘老得勁兒’!”她笑着説。這個曾經臟亂的農貿市場如今煥然一新,成為撫遠市“幹群共建”文明實踐的生動縮影。

  撫遠是我國大陸最東端的城市,因“最早迎接太陽”而聞名,素有“華夏東極”之稱。近年來,撫遠市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總抓手,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更新,5月23日,撫遠市被授予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邊陲小城煥發出新活力。

  2023年初,撫遠市創新提出“幹群共建”機制。“開門創城、群眾獻計”,撫遠多次向群眾徵集城市整改意見,並對徵求上來的2萬多條意見梳理匯總分類成1260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部明確完成時限,安排專班督導推進落實。當地市委市政府27名領導幹部帶頭包保重點區域,117家單位與基層結對,3000多名黨員幹部每週下沉社區,帶動群眾共同參與城市治理。

  在同鑫農貿市場,幹群共建的故事從一場改造開始。這個有着四十多年歷史的老市場,曾因設施老化被商戶戲稱為“四季體驗館”——“冬天北風颼颼,夏天漏雨滴滴”。

  在接到群眾對於農貿市場改造的意見後,撫遠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與農貿市場結成共建對子,先後多次召開商戶座談會討論改造方案:鋼結構棚頂要能抵禦風雪,瓷磚地面要防滑易清潔,每個攤位都要亮證經營,廁所也要“提檔升級”……這些帶着煙火氣的建議,最終都變成了改造圖紙上的暖心設計。

  改造後的同鑫農貿市場。新華社記者 戴錦鎔 攝

  “為了讓改造切實符合百姓需求,我們前往多地調研吸取經驗,多次修改方案,改造花了不到20天,不耽誤大夥兒做生意。”撫遠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同鑫所負責人韓勝昔説。

  如今走進市場,變化無處不在:電子屏上實時滾動的菜價讓買賣更透明,統一的綠底白字標識牌整齊醒目,各類貨品分區擺放。路靜每天收攤後都會多花十分鐘,把攤位周圍擦得锃亮:“幹部們這麼上心,我們更不能給市場抹黑。”

  “現在買菜就像逛超市,看得明白,買得放心。”老顧客楊桂英的菜籃子裏,裝着的不只是新鮮食材,更是一份幹群同心共建的獲得感。

  這樣的共建故事正在撫遠市各處上演。在撫遠市沿江社區的江邊小區,80歲的李家庭老人正在樓下新修的小花園裏晨練,幾位老鄰居坐在長椅上嘮着家常。這裡曾經被居民戲稱為“三無小區”——無物業、無管理、無保潔,幾棟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樓,居住着280多戶居民,老年人居多,多年來飽受環境臟亂差之苦。

  “以前樓道裏堆滿雜物,墻上貼滿小廣告,下雨天污水橫流。”李家庭回憶。轉機出現在2023年,撫遠市農業農村局與小區居民結成了共建對子。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陶帶着20余名黨員幹部,先後為小區清理衞生和積雪80余次,出動鏟車20多次,身體力行呼籲小區居民愛護環境。

  現在的撫遠市江邊小區。新華社記者 戴錦鎔 攝

  每週五下午,農業農村局的黨員幹部都會準時出現在小區。他們不僅打掃公共區域,還主動上門為行動不便的老人代繳水電費、代買生活用品,這種堅持很快感染了小區居民。

  “看著幹部們這麼用心,我們也不好意思無動於衷。”60多歲的張月蘭説。她和幾位老姐妹自發加入志願者行列,針對樓道堆雜物的現象及時進行勸導,力所能及地幫助小區居民。在政府協調下,潤江物業公司開始為該小區提供物業服務,小區的環境衞生得到持續有效維護。

  “創建文明城市需要幹群同心、久久為功。”撫遠市委書記何大海説。如今,在“華夏東極”,幹群共建的文明之花正在處處綻放:在社區活動中心,“銀發”志願者主動組織居民參與文娛活動;在背街小巷,居民和幹部一起規劃的停車位整齊劃一;在沿江公園,“紅領巾”們主動清理江岸周邊雜物……“幹部真幹,群眾真參與”成為這座邊境小城最生動的文明注腳。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