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寧,黑龍江哈爾濱,兩個相隔近3000公里的城市,都選擇了丁香作為城市的代言,正以紫色浪漫的形式,為游客送上五月最美的“香”遇。
“細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艷。”杜甫筆下這樣描述柔弱素雅的丁香花。
1985年,西寧將丁香定為市花,1988年,哈爾濱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這並非巧合,而是兩座城市對同一種精神的共鳴——堅韌、頑強、浪漫。近年來,西寧、哈爾濱兩個“丁香友好城市”互相引種,豐富丁香種質資源,人們能在青藏高原嗅到沁人芬芳,也能在松花江畔感受紫色浪漫。
在西寧市北山美麗園,大量市民入園賞花,環游青甘大環線的游客也選擇在此留下記憶。古色古香的亭&旁,散步慢跑的步道側,到處是花團錦簇的丁香。
這是4月30日在青海省西寧市北山美麗園內拍攝的丁香花。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每當聞到丁香花香,就知道春天到了。”這是很多西寧市民對丁香的理解。
西寧地處青藏高原,冬季高寒風大,春季乾旱少雨,夏季紫外線強,一度“缺林少綠”。但是,嚴酷的自然環境從未阻擋高原古城人民對綠色與花香的追求。
西寧丁香的栽培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今湟中區塔爾寺院內當時栽植的一株暴馬丁香,至今已有630餘年的歷史,是西寧栽培最早的丁香。
“丁香喜愛陽光,抗逆性較強,養護成本低,適宜青海的土壤和溫涼氣候。”西寧植物園植物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林業工程師毛英説,經過長時間試驗研究,在西寧栽植歷史已有數百年的丁香脫穎而出,成為古城“增綠添彩”的首選。
這是4月30日在青海省西寧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內拍攝的丁香花。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目前,西寧市已擁有暴馬丁香、小葉丁香、羽葉丁香等近百個丁香品種,種質資源達到103份,丁香苗木存量也大大增加,建成全國首個丁香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成為我國丁香屬植物資源保存數量較多、種植面積較大的城市之一。
“這是從黑龍江省森林植物園引進的豐年丁香。”研究中心內,毛英指着一棵足有1.8米高的丁香説,青海引進了黑龍江省森林植物園的紫水晶丁香、紅翡翠丁香等,黑龍江則從青海引進了晚花紫丁香、暴馬丁香等品種。
如果説西寧的丁香有着“高原英氣”,那麼北國冰城哈爾濱的丁香,也有“北疆傲骨”。當西寧已是滿城披紫,香浸街巷,哈爾濱的丁香正醞釀開放。一場跨越千里的“紫色接力”正在上演。
20世紀初,俄僑帶來的歐洲的“洋丁香”與本地品種雜交後,培育出重瓣的“哈爾濱紫”,紫色花枝與中央大街上的折中主義建築相映成趣。
哈爾濱太陽島上,一棟近百年的俄式別墅中飄出丁香的香氣。走進獨戶庭院,墨綠色的柵欄,房檐下的鋸齒木裝飾盡顯異域風情。店員端上一杯帶有丁香圖案拉花的咖啡,陽光透過窗欞傾灑下來,杯中的丁香隨着光影搖曳,婉約動人。窗邊的展示櫃上,各類丁香元素的文創産品述説着這座城市與丁香的不解之緣。
太陽島上的一間咖啡館裏灑滿午後的陽光,帶有丁香圖案拉花的咖啡散發出誘人的醇香。新華社記者 張啟明 攝
“我們研發了丁香元素的香薰、絲巾、餐墊、流沙杯墊,還有手繪丁香圖案的保溫杯。”黑龍江文旅創意設計産業協會會長陳嘉告訴記者,從文創産品到城市主題公園,再到第九屆亞冬會主火炬塔“雪韻丁香”,哈爾濱人對丁香的喜愛,不僅融入生活,更滲透在城市的創意設計之中。
“丁香一開,整個城市都活了。”哈爾濱人愛丁香,甚至為它設立“丁香賞花季”、丁香主題公園,舉辦詩歌朗誦會、露天音樂會。
2025哈爾濱市丁香賞花季啟動儀式現場。(受訪者供圖)
為迎接丁香季和春夏旅游季的到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專屬打造的丁香主題地鐵車廂5月1日正式與游人見面,將冰雪文化與城市特色完美融合,成為滿載冰城浪漫的移動藝術空間。
整個車廂被盛放的淡紫色丁香花360度全景包裹,走進車廂內,乘客仿佛瞬間置身於夢幻的丁香花海,鼻尖似乎還能嗅到若有似無的馥鬱花香。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專屬打造的“丁香”主題地鐵車廂。新華社記者 張啟明 攝
“‘爾濱’的浪漫我收到了!”游客紛紛記錄下這開往春天的浪漫瞬間。
從高原到冰城,花香是共同的語言,當高原丁香遇上北國丁香,花香裏藏着的,是人們對生活的熱望——凡塵煙火在繁花中瀰漫,靜水深流的美好觸手可及。
記者:汪偉、強勇、張玥
視頻:張啟明、張龍、王金金
策劃:王黎
海報製作:張啟明
新華社國內部、青海分社、黑龍江分社聯合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