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4月17日電 題:提技術、把質量、搭&&……在山東蔬菜大縣看田間新氣象
新華社記者張力元
山東聊城莘縣地處冀魯豫三省交界,蔬菜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100萬畝以上,年産量達520萬噸,是重要的蔬菜供應地。記者近日走訪這個蔬菜大縣發現,蔬菜種得好、賣得出,從業者有奔頭、幹勁足,在這裡感受到了農業發展的活力。
向科技要競爭力
4月15日至17日,莘縣舉辦第十三屆綠色瓜菜菌博覽會,500余家企業帶着産品齊聚於此。記者在菜博會現場看到,由莘縣企業自主研發的番茄、黃瓜、香瓜等新品種,吸引了大量客商的目光。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近年來,莘縣持續加大扶持力度,約20家規模化種子種苗企業“破土而出”。
莘縣副縣長萬長榮介紹,目前莘縣年産優質蔬菜種苗19億株,這些種苗走出展廳、走進大棚,為消費者奉上更為豐富的蔬菜。
在魯西地展園1號棚,當地一家公司今年年初研發成功的口感番茄進入採摘期,畝産1萬斤的收成讓大夥十分高興。“外地客商催着我們發貨呢。”園區工程項目部負責人張珂説。
大棚入口處有一面顯示屏,是園區113座棚的“數據中心”,上面顯示着二氧化碳濃度、溫濕度等數據。張珂説:“每個棚裏都有傳感器,實時監測光照、土壤水肥等情況,菜農僅需操作手機就能完成卷簾、通風、灌溉等程序,若相關數據異常,手機上還會自動彈出提示信息。”
工作人員用手機展示多個大棚內的實時數據。新華社記者張力元 攝
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這樣的大棚好似高效運作的“數字工廠”,日常僅需1人打理。如今,莘縣擁有蔬菜日光溫室大棚30萬座。
以高質量拓銷路
菜博會開幕式上,北京菜籃子集團總經理付以彬説:“莘縣蔬菜佔北京市場份額的四成以上。好質量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
質量決定銷量。2018年,莘縣實施農藥處方制,全縣所有農資經銷商只有取得相關資質後,才可銷售農藥,並且必須使用規範格式開具農藥處方。
莘縣燕店鎮菜農王旭濤告訴記者,前一陣,他帶着地裏“生病”的番茄葉片到農資店求助,農資經銷商看後為其開具了一張處方,上面清楚地寫着購藥人和開藥人信息、病蟲害名稱及症狀、農藥名稱和用量用法等。“照着處方用藥更放心。”王旭濤説。
莘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中隊長康書磊説:“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控制用藥、規範用藥,進而減少農藥殘留。全縣處方聯網,後&可查。”
莘縣一處大棚內,番茄長勢正旺。新華社記者張力元 攝
記者了解到,莘縣嚴格落實縣級抽檢、鎮級普檢、農戶送檢、基地(市場)自檢的農産品檢測體系,每天對農産品農藥殘留進行速檢。莘縣農業農村局農産品檢測室負責人陳珂介紹,縣裏還引進了移動檢測車,實現隨停隨測。
據介紹,當地主要農産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長期保持在99.5%以上,已與國內80多個城市的200多家超市、農産品批發市場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交流共謀新發展
來自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的研一學生丁文浩,帶着一台由該校農學院智慧農業團隊與肥城市汶陽田智慧農業産業研究院聯合研發的多用型農業智能車來參展。這&智能車可用於打藥、運輸等農田管理,適用於大田蔬菜等多種農業應用場景。
丁文浩説:“菜博會提供了一個産學研合作交流的機會,讓我們的産品直接與同行和消費者見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進一步了解市場需求,找到産品創新方向。”
深入的交流合作,助力産業提質增效。山東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梁金光介紹,山東省農科院與莘縣聯合開展優質早熟甜瓜新品種培育與應用,已實現甜瓜提前一週上市,每畝效益提高10%。“我們還將進一步深化合作,構建‘産業出題、科技答題、市場閱卷’的機制,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他説。
4月15日,莘縣菜博會果蔬雕刻及冷拼技能大賽上展出的部分作品。新華社記者張力元 攝
莘縣是農業農村部2024年至2025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學用貫通綜合試點縣。近年來,當地定期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舉辦“智慧苗管家培訓班”等培訓活動,培養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
莘縣縣長張雲生&&,將繼續積極引進創新科研團隊和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搭建農科教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