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輕探
泉水歡騰
躍入桶中
帶着大地的體溫
流入千家萬戶的茶盞
2024年12月7日,游客在濟南環城公園內觀賞黑虎泉。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如果你在濟南迷了路
別急着打開導航
讓我們順着那青磚墻外
汩汩冒泡的泉眼
跟隨推着小車去接泉水的大爺
一同走進這座“家家泉水”的古城
2024年8月3日,位於濟南市區的黑虎泉泉水噴涌。 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濟南泉脈保護技術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黃永亮説,“濟南市的地形特征南高北低,南邊的是泰山山脈,具有蓄水的一個效果。水遇到北邊地層之後,會尋找一個出路,從地下往上冒出來。”
2024年9月6日,游客在濟南趵突泉公園內參觀。新華社發(徐舟 攝)
在濟南
有名在冊的天然泉水有1200多處
趵突泉靈動噴薄,好像永遠不知疲倦
2024年9月6日,趵突泉泉水噴涌。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五龍潭的碧水深處
藏着秦琼鎧甲的傳説
大明湖的荷香裏
泊着歷下亭的月光
2024年6月29日,游客在濟南大明湖觀賞荷花。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黑虎泉的咆哮
化作青銅編鐘的余震
珍珠泉的池底
沉着散落的星子
這是2024年7月3日拍攝的位於濟南市區的泉水綠道和白石泉(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濟南的泉各有性情
卻都帶着齊魯大地的脾性——
不似飛瀑那般喧嘩
亦不像深潭那般孤冷
涌動着恰到好處的生機
滋養着這座城的每一寸土地
2024年8月3日,位於濟南市區的五蓮泉泉水流淌。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2024年3月21日,游客在大明湖觀光。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2024年12月7日,冬泳愛好者在濟南泉水浴場內冬泳。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如果説泉水是濟南的根與魂
那麼山就是濟南的風骨
這座城市
將山水擁入懷中
又將山水的氣息
揉進每一條街巷、每一塊青磚
2024年12月13日拍攝的山東濟南千佛山雪後景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徐舟攝)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是老舍先生發出的感嘆。
2025年1月26日,人們在山東省濟南市趵突泉公園觀賞雪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郝鑫城攝)
濟南的美
在於它將山水之靈韻
化作了城市的呼吸
化作了生活的底色
2024年3月21日,在濟南市大明湖,一名繪畫愛好者在描繪春日風景。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山水入城
城在山水中生長
如一首永不終結的詩
在時光裏輕輕吟唱
這是在山東省濟南市臥虎山水庫邊拍攝的白鷺(2024年10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統籌:吳煒玲
編導:王雅璇
記者:馮媛媛、李小波
視覺設計:夏勇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