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劇場有大魅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16 07:23:03
來源:工人日報

小劇場有大魅力

字體:

  江蘇小劇場遍地開花,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靈活多樣的表現形式,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

  小劇場有大魅力

 小劇場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靈活多樣的表現形式,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江蘇省通過&&指導意見,推出編劇人才培養、藝術基金資助措施等,提升全省小劇場建設水平。

  2月4日下午,江蘇省徐州市回龍窩歷史文化街區國潮漢風館十分熱鬧,江蘇省柳琴劇院在此舉行“彭城有戲”文化惠民演出。一場傳統柳琴戲《喝面葉》,呈現了一段啼笑皆非的故事,柳琴摺子戲、器樂演奏、漢代舞蹈等精彩演藝,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到非遺戲曲的獨特魅力。

  “我帶親戚朋友來看了幾場了,很有地方特色。”市民張鴻説。在徐州,大年初二至初七,系列演出每天上演、精彩不斷。

  近年來,小劇場在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成為城市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靈活多樣的表現形式,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

  記者了解到,江蘇在全國率先&&了《關於推進小劇場建設的指導意見》,制定省級示範小劇場建設指南和精品劇目創作指南,推出編劇人才培養、藝術基金資助等引導支持小劇場發展的政策措施。目前,全省已建成小劇場1156個。這些小劇場不僅是演出的重要場所,也成為城市文化的新地標。

  小劇場不只是演出空間

  在鎮江西津渡小劇場群,“卡農世界經典名曲——鎮江迎新音樂會”等22場高品質演出精彩上演;淮安河下古鎮的北入口,“一隻小劇場”開在博物館裏,推出各種淮安原創小劇作……今年春節假期,江蘇各地小劇場演出不斷上演,涵蓋了音樂會、兒童劇、脫口秀、戲曲等多種形式,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參與。

  在南京,小劇場建設尤為火爆。截至目前,南京已擁有111個小劇場,它們像一枚枚精緻的書簽,點綴在商業區、生活區、産業園區及旅游景區之間。

  南京國民小劇場自2018年起便推出了原創話劇“南京城市印象三部曲”《丹鳳街》、《長江路·代號1800》(又名《中央飯店》)、《珠江路·萬萬沒想到》。這三部劇作以玄武區的三條知名街道為背景,深入挖掘南京文化底蘊,通過小劇場的獨特形式,將南京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娓娓道來,贏得觀眾的廣泛讚譽。

  國民小劇場負責人丁翔&&:“小劇場不僅是演出空間,更是戲劇作品孵化、試驗和定型的重要場所。我們的目標是生産優質內容,引進適合小劇場的劇目,並將其置於消費環境中,使之成為流行時尚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除了南京,江蘇其他城市的小劇場建設也火熱進行。常州、蘇州、無錫等地紛紛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劇場劇目和活動,如常州首個國家級工業遺産運河五號裏上演的《織夢運河》等,這些劇目和活動不僅豐富了市民文化生活,也促進了文旅融合發展。

  為促進小劇場蓬勃發展,江蘇省還推出了50個小劇場建設優秀案例和40部小劇場精品劇目,通過示範引領和精品打造,推動全省小劇場整體建設水平提升。

  觀眾成為演出的一部分

  小劇場之所以受到觀眾喜愛,除了其獨特的空間魅力外,更在於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互動體驗。南京曲藝家協會主席、相聲演員陳峰寧對此深有感觸地&&:“在小劇場裏演出,能夠更直接地感受到觀眾的反應和情緒,這種互動讓演出變得更加有趣和有意義。”

  不久前,陳峰寧與南京藝術學院師生合作小劇場話劇《大橋風景》。該劇巧妙融合了曲藝、歌曲和紀錄影像等多元藝術形式,以小劇場調性展現了南京長江大橋的精神特質。演出中,陳峰寧與師生們的精彩表演贏得了觀眾陣陣掌聲,而觀眾們的熱情反饋也讓演員們更加投入地演出。

  “如今的小劇場已經摒棄了傳統舞&的概念,形式非常多樣化。不僅廣場、戲院都能變成一個小劇場,就連觀眾坐的椅子都可能是從當地人家裏徵集來的,帶着生活的溫度,給觀眾帶來全新的戲劇體驗。”播客主播、戲劇媒體人蔡慶中説。

  除了相聲和話劇,小劇場還涵蓋了舞蹈、音樂、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這些藝術形式在小劇場獨特空間中的碰撞和融合,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觀演體驗。近年來,江蘇多地涌現出眾多沉浸式小劇場,如南京光陽大舞&藝術空間、揚州芍藥園子書場、連雲港腔調小劇場等。沉浸式的觀演體驗讓觀眾仿佛置身於劇情之中,與演員們共同經歷每一個精彩瞬間。

  小劇場推動文旅融合

  隨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進,小劇場逐漸成為城市文化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小劇場紛紛與周邊旅游景區、商業街區合作,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看演出和體驗文化。

  在南京,這種文旅融合的探索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南京開心麻花老門東沉浸劇場推出的全景社交解謎互動城《方橙市大偵探》便是典型例子。該劇以“解謎+互動+演出”的新穎模式吸引大量游客前來體驗。游客們不僅可以觀看精彩的演出,還可以參與到解謎游戲中來。這種創新的文旅融合模式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文化體驗,也帶動了周邊的消費和旅游業的發展。

  江蘇其他城市也在積極探索小劇場與文旅融合的新模式。在常州青果巷半園裏,沉浸式園林實景喜劇《半園·珍珠塔》以其獨特的演出形式和優美的園林環境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看。該劇以常州青果巷的園林為背景,通過沉浸式的演出方式讓觀眾仿佛置身於劇情之中,感受傳統戲曲的魅力與現代喜劇的幽默。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江蘇高校戲劇與影視學科聯盟副主席劉永昶認為:“小劇場不僅是藝術表演的場所,更是一個文化共同體,將觀眾、演員和創作團隊緊密&&在一起。”他相信,小劇場不小眾,而是會走向大眾。

  南京大學教授、南京大學媒介與文化研究所所長朱麗麗&&,每個城市都需要豐富的文化生活,小劇場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從日常喧囂中抽離出來的場所,讓人們能夠重新感受面對面交流的力量和重要性。

  “隨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進和小劇場藝術的不斷發展壯大,我們有理由相信小劇場將會成為城市文化建設中更加重要的一部分。”丁翔説,未來小劇場將繼續以其獨特的魅力和蓬勃的發展態勢為城市的文化繁榮和發展貢獻出更多的力量。(記者 黃洪濤)

【糾錯】 【責任編輯: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