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不少在四川省成都市及其周邊游玩的游客被當地的新活動——挖水晶所吸引。最近,科技日報記者打開國內一些社交網絡&&,與“成都挖水晶”相關的分享筆記有百餘篇。
“在網友的推薦下,上周末我在四川省天府新區的一座小山上確實找到了一些‘水晶’。”成都市市民朱先生對科技日報記者説,當時,他和一些游客一起在山上挖“水晶”。他們找到的“水晶”儘管外觀看起來與普通石頭無異,但是空心的,敲開就能看見裏面晶瑩剔透的“水晶”。那麼,這些被挖出來的“水晶”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水晶?
四川省核地質調查研究所規劃設計諮詢中心主任李鋒介紹,在大多數情況下,游客們挖到的是方解石而非水晶。
水晶是一種石英結晶體礦物,主要化學成分為二氧化硅,當二氧化硅結晶完美時就是水晶。當水晶中含有微量元素如鋁、鐵等時,會呈現不同的顏色,如紫色、黃色、粉色等。水晶的晶體形態多種多樣,有時會形成晶簇,非常美觀。
而方解石是一種碳酸鹽礦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它通常呈白色、灰色或淺黃色,質地細膩,在廣西、雲南、貴州等石灰岩分佈地區很常見。
那麼,為什麼方解石長得像晶瑩剔透的水晶呢?
相關專家解釋,方解石屬於三方晶係,內部的碳酸鈣分子的排列方式規則且有序。這種高度有序的結構為光線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當光線射入方解石內部時,能夠相對順暢地在晶體結構中傳導,較少發生散射,從而使方解石看起來晶瑩剔透。同時,方解石具有三組完全解理。解理是結晶礦物在力的作用下,沿一定方向破裂並産生光滑平面的性質。當方解石被敲開時,破裂面往往比較光滑平整。這些解理面就像鏡子一樣,能夠很好地反射光線,增強了方解石的光澤度,使其晶瑩剔透的效果更加明顯。
“方解石與水晶外表雖相似,但用途卻不同。”李鋒介紹。
水晶用途廣泛。在珠寶飾品領域,其可作為製作項鏈、手鏈、耳環等的原料。水晶還可用於藝術雕刻,被製成精美的工藝品,也能用於建築裝飾,增添空間美感。
方解石雖不能被打造成珠寶飾品,但有其他應用價值。方解石是生産水泥、石灰的關鍵原料,也是混凝土骨料的來源。在環保領域,方解石通過中和酸性廢水,可以幫助治理工業污染。方解石粉末還能夠調節土壤酸鹼度,助力農業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一些無色透明的方解石可以被製成光學器件。
那麼,我們該怎麼判斷挖到的是水晶還是方解石?
從外觀上看,水晶顏色豐富,常見形態是六方柱狀晶體,柱面有橫紋,頂端呈六方雙錐。而方解石多為白色、灰色、淺黃色,顏色相對較淡,常呈菱面體晶形,晶面有平行於棱的條紋。
二者在物理和化學性質上也有差異。水晶硬度達7,小刀無法刻劃。方解石硬度僅為3,小刀能輕易留下刻痕。方解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滴加稀鹽酸會劇烈起泡。水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與稀鹽酸通常不發生反應。(劉 俠 本報記者 滕繼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