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2月10日電 題:一根甘蔗的N種可能——雲南産糖大縣耿馬甘蔗綜合利用觀察
新華社記者嚴勇
一根甘蔗,除了用來吃和榨糖,還能做啥?謎底揭開前,先看一組數據對比:原本由蔗渣製成的漿板每噸産值僅為3000多元,如今加工成代塑産品,每噸産值提高到上萬元,最高可達數萬元。
沒錯,甘蔗榨糖後産生的蔗渣能變廢為寶,製成代塑産品,比如可降解餐飲盒。
耿馬縣産業園區生産出的可降解餐盒半成品。(耿馬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雲南産糖大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甘蔗種植面積達40萬畝,年産糖達28萬噸。然而,榨糖過程中産生的40多萬噸蔗渣,過去只能焚燒或堆肥處理,沒能轉化成經濟效益。
直到當地引進了綠賽可新材料(雲南)有限公司,蔗渣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該公司負責人熊小琴説,蔗渣中的纖維素和木質素是優質的工業原料,這為蔗渣的再利用提供了可能。2019年,公司在耿馬縣産業園區設立標準生産線,將蔗渣就地轉化為可降解的餐飲具。
“我們的可降解餐飲具以出口為主,訂單已排到2025年9月。”熊小琴説。目前,公司已有8條生産線,後期將建成10條生産線,年産3萬噸可降解模塑産品,年産值有望實現6億元。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地方産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寶説,不只是消化了本地糖企榨糖産生的大量蔗渣,這一創新産業還通過延伸甘蔗産業鏈,形成了生産、製造和蔗渣再利用的閉環,實現産品價值的最大化。
在耿馬,甘蔗種植是産糖制糖的保障,但也帶來了大量蔗葉、蔗梢如何處理的現實難題。
記者了解到,早些年對蔗葉、蔗梢的處理很簡單,即“一燒了之”。但更大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每到甘蔗采收季,隨處可見濃煙升騰,空氣裏瀰漫着一股讓人不舒服的味道。
耿馬縣産業園區生産出的生物質顆粒燃料産品。(耿馬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如今,通過引進雲南善慶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等蔗葉、蔗梢加工企業,讓當地犯難的蔗葉、蔗梢有了好的“歸宿”,它們被製作成生物質顆粒燃料。李寶説,由蔗葉、蔗梢加工成的生物質顆粒燃料不僅發熱量高,還達到清潔環保的要求,給我們解決了“大麻煩”。
不僅如此,蔗葉還被用於青貯飼料等多領域,邊角料也有了大用途。
蔗葉、蔗梢只是其中一環。近年來,依託蔗糖原料豐富的資源優勢,耿馬縣打好“綠色食品牌”,聚焦“甘蔗”專門規劃建設了産業園區。目前園區吸引了51家企業入駐,累計開發出有機肥、生物質顆粒燃料等30多個産品,甘蔗綜合利用率大幅提升,真正體現了“一根甘蔗吃幹榨盡”。
思路一變天地寬。目前,甘蔗産業已發展成耿馬縣關聯度最大、涉及面最廣、影響最深的重要支柱産業,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一張“綠色産業”王牌,甘蔗産業年綜合産值已突破100億元,“甜蜜事業”甜度值持續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