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音樂節“唱響”一座“青春樂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23 10:20:3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一個音樂節“唱響”一座“青春樂都”

字體:

  哲學家説,“音樂是靈魂的語言”。數學家説,“音樂是數學在靈魂中無意識的運算”。文學家則有“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之説。

  音樂,還可以是襁褓中熟悉的旋律、孩提時哼唱的童謠,是青春的回憶、離別的寄語……且行且歌,幾乎沒有人的生活可以離開音樂。

  在江蘇常州,一個音樂節“唱響”了一座“青春樂都”。

  追音樂的人

  去年十一假期,常州太湖灣的空氣裏都是狂歡的味道。當快節奏的鼓點開始敲擊耳膜,吉他、鍵盤、貝斯的音浪層層疊加,熟悉的歌聲響起,將氣氛瞬間點燃,太湖灣音樂節現場的觀眾們沸騰了!

  3萬多人在此刻享受着與音樂的共振,何康就是其中之一。這是他第五次來到太湖灣音樂節,這也是他追音樂節的第六年。

  2019年,何康迷上了樂隊現場演出。當時,國內音樂節的運營模式已十分成熟。本世紀初,迷笛音樂節開啟搖滾樂從室內到室外、小眾到大眾的“破圈”;隨後,草莓音樂節、張北草原音樂節等橫空出世,逐漸吸納民謠、説唱、流行歌手加入,為音樂節“擴圈”;到2019年,國內的音樂節已經基本涵蓋大眾流行音樂的各種類型,吸引了越來越多不同圈層樂迷的關注。

  “當時喜歡聽搖滾樂,有一次下班去看了一場樂隊現場表演,體會到了追線下演出的快樂。”何康説,看線下演出和線上聽歌的樂趣不同,“除了聽歌,還可以看樂隊表演、現場互動,更重要的是現場氛圍好,大家可能都喜歡搖滾樂、喜歡一個樂隊,在現場一起玩得起來”。

  那會兒在常州,追線下演出的樂迷都是三三兩兩的小群體,於是何康開始在社交媒體上建群,組織樂迷一起追線下,關注的範圍逐漸從常州擴大到蘇州、無錫、南京等周邊城市。如今,他管理着1000多個樂迷群,成為江浙滬地區最大的樂迷組織負責人。

  “現在的人學業或者工作壓力大,去音樂節聽音樂、交朋友,既解壓又能打開社交圈子。”何康認為,音樂節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社交場所,讓年輕人樂此不疲。

  據統計,在去年十一假期期間舉辦的第九屆太湖灣音樂節中,18歲到30歲的觀眾為主力群體,佔比達68.7%。“我們樂迷群裏,除了組織一起看線下演出,還會組織一些露營、爬山等活動,大家活躍度都很高。”何康説。

  節日的誕生

  2019年,首屆太湖灣音樂節在常州環球動漫嬉戲谷亮相。

  説起常州,“無中生有”的“樂園經濟”是其文旅金招牌。先天旅游資源並不豐富的常州,於本世紀初開創性地打造出中華恐龍園,此後,展示歷史文化的淹城春秋樂園、打造全球動漫游戲IP主題的嬉戲谷相繼建成,這些樂園獨樹一幟的主題內容和別出心裁的游樂設施讓常州成為小有名氣的“主題樂園之都”。

  作為誕生於“主題樂園之都”的音樂節,太湖灣音樂節並非是一時興起,而是一次至關重要的轉型發展嘗試。

  “每逢節日,嬉戲谷內都會策劃一些演藝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太湖灣音樂節創始人劉蝶起初在園區內做過一些小型演出,其中稍具規模的搖滾類音樂節受到不少游客的歡迎。

  既然有現成的經驗,為何不試試做成規模更大、影響更廣的綜合類音樂節?於是,園區內原班人馬上陣,將摩天輪周圍的草坪空地開闢成音樂節的固定現場。從此,摩天輪與舞&相望,游樂園與音樂節相輔相成。

  國內各種主題樂園的競爭一直十分激烈,尋找新賽道、新突破口成為“制勝”關鍵。“整個太湖灣旅游度假區包括嬉戲谷在規劃建設時專門請了國際專家做整體設計,嬉戲谷後期運營包括購買IP授權、設備運維等等需要持續的成本投入。”江蘇武進太湖灣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惠明&&,太湖灣音樂節的誕生讓嬉戲谷在主題樂園中脫穎而出,實現轉型升級。

  觀眾購買了音樂節門票,觀演之餘還能乘坐游樂設施。社交媒體上,游樂園和音樂節的結合收穫許多好評。有了音樂節的加持,整個太湖灣旅游度假區實現了營收增長。“2023年,太湖灣音樂節為整個度假區貢獻了近40%的營收額,嬉戲谷營收額實現連年增長。”楊惠明説。

  一場雙向奔赴

  2022年第五屆太湖灣音樂節成功“出圈”,第六屆、第七屆音樂節位居大麥網音樂節熱銷榜、音樂節想看人數榜首。不久前,第九屆音樂節實現總觀演人數超13.5萬人次、總收入1.1億元、帶動總經濟收入超5.5億元,太湖灣音樂節的發展勢頭引人矚目。

  “在前幾年演藝活動較少的情況下,太湖灣音樂節用強大的陣容和高品質的演出贏得了樂迷的關注。”何康告訴記者,2021年第一次去太湖灣音樂節的時候,現場來了很多喜歡搖滾的樂迷朋友。

  2022年,主辦方依舊準備了一場音樂盛宴來回饋粉絲的高漲熱情,卻不想遇上惡劣天氣導致部分演出不得不取消。因不可抗力導致節目取消、更換演唱曲目等是舉辦音樂節常有的事,“這時候主辦方必須給樂迷們一個交代。”劉蝶説。

  一個月後,主辦方自掏腰包為樂迷補辦了一次演出,太湖灣音樂節的“承諾必達”一舉成名,在全國的樂迷圈子裏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從此,樂迷與主辦方雙向奔赴,讓太湖灣音樂節從樂園音樂主題演出一躍成為音樂節頭部IP。

  “我去過很多音樂節,能做到太湖灣水準的非常少。演出陣容強大,現場服務和設施都是比較頂級的。”何康談起去年十一假期期間的那場演出説,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充足的接駁車,“大巴車接人送人,基本上上車就走,而且往返都是免費的”。

  去年音樂節期間,太湖灣每天安排600輛接駁專車,推出VR數字全景地圖,設置了230個女性洗手間。此外,貼心的服務還包括整個音樂節進出路線上交警、志願者的引導。當地政府組織太湖灣及各鎮村幹部等1000多人擔任音樂節志願者,協調公安、消防、醫療等部門2000余名工作人員為樂迷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場內寄存不收費,餐飲消費跟外面市場價一樣。”何康説。

  “太湖灣音樂節的粉絲好評度逐年提高,獲得了‘暖心灣’的讚譽。”常州市武進區文體廣電和旅游局旅游促進科科長胡華靜説。

  “青春樂都”

  演藝經濟的長期向好發展仰賴於持續提升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出票即售罄、吸引超70%的省外人流,太湖灣音樂節已擁有強大的市場號召力和品牌影響力。

  “以太湖灣音樂節作為支點,武進區全域旅游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胡華靜&&,參與太湖灣音樂節的樂迷們為武進文旅發展帶來了旺盛的生命力。據了解,去年十一假期期間,武進全區納入統計的13家主要景區、鄉村旅游點共接待游客105.46萬人次,實現營收29394.9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5.8%和38.76%。

  在太湖灣音樂節的帶動引領下,近年來,常州舉辦了多種文化活動。長蕩湖音樂節、新龍音樂節、常州文化廣場野生音樂會等持續唱響,鳳凰傳奇演唱會、時代少年團演唱會等引起熱議。大量年輕人來到常州,為這座城市增添青春活力。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常州以超1億元票房規模蟬聯全國音樂節城市票房第一;超七成常州音樂節觀眾跨城觀演,復購率高於周邊城市。常州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青春樂都”。

  精準定位年輕消費群體、專注耕耘演藝經濟賽道,常州已在文旅轉型探索中找到了發展的“金鑰匙”。

  楊惠明説,許多地方都來太湖灣為辦音樂節“取經”,這讓他們更加確信自己的發展方向是對的。下一步,太湖灣音樂節團隊正在探索擴大品牌影響力,進一步為“青春樂都”創造活力。(記者蔣彤)

【糾錯】 【責任編輯:趙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