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省寶雞市太白縣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生態建設與資源保護,多措並舉狠抓森林防火工作,全力以赴守護好秦嶺綠水青山。
太白縣位於秦嶺腹地核心區,森林覆蓋率為93.36%,是陜西省森林防火重點縣。多年來,太白縣採取護林員巡查、撲火隊戰備執勤、遠程視頻監控等方法,構建起立體式“防火墻”全域護林體系。
一大早,太白縣咀頭鎮滬家垣村村級林長王晉斌和村上護林員準備好巡山工具,開始他們一天的巡山工作。
太白縣共設立縣、鎮、村三級林長109人,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廣泛調動林業職工、護林員、村組幹部累計1萬多人次參與到森林防火工作中來,真正形成了“山有人管、樹有人護、火有人防、責有人擔”的防火體系。
太白縣先後在重點林區建成10處林火瞭望塔,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建立火情監控、智能預警,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探測和自動報警。森林防滅火工作由原來單一的“人防”轉變為現在的“巡山護林員(人防)+預警監測系統(技防)”相結合的精準防護模式,進一步提升了森林火災綜合防控能力,保障了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産安全。
太白縣還以火源管控和人民防線為重點,通過明責、織網、固本、備戰等舉措,加大宣傳教育、火源管控、巡護監測、隱患排查整治、應急準備等工作力度,建立起“鄰里守望”式的聯防聯控體系,連續六年未發生火情,確保轄區森林資源安全。
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被稱為“雄鷹難以飛過的地方”。這裡也是青藏公路蜿蜒盤旋的最高點。1954年12月,青藏公路通車,109道班隨即成立,他們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養護道班。1990年12月,國家有關部門將其命名為“天下第一道班”。
地嘎是109養護保通點工區長,來到道班工作已經10年了。和養護段上很多同事一樣,地嘎也是一名“路二代”。
常人難以想象巡邏條件的艱苦。這裡冬季漫長,年平均氣溫零下10攝氏度左右,一年中8級大風天氣達120多天,最低氣溫零下40多度。109道班負責的養護路段,穿越多年凍土地帶,每年都會發生泥石流、雪毀、路面沉陷。
2017年年末,一場風雪襲擊唐古拉山,強風和積雪使唐古拉山K3348路段車輛打滑導致道路嚴重堵塞。寒風呼嘯,風雪卻成為了護路工人們的衝鋒號。
一年當中像這樣大的風雪天氣不在少數,有時是春暖花開時,有時是萬家團圓日。無盡的風雪中,地嘎和工友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越是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越需要確保每一位司乘人員的安全,在這條高海拔的路上,每一次的堅守都是對生命的尊重。
70多年前,青藏公路、川藏公路這兩條“天路”翻越崇山峻嶺,在拉薩相匯,創造了人類築路史上壯懷激越的傳奇。70多年來,新一代的築路人接續傳奇,讓“兩路”精神繼續着它的時代迴響。
臨近春運,位於湖北武漢的武昌客車車輛段設備車間內,幾名列車探傷工正在對列車輪對開展檢查。
對列車來説,輪對就好比人的腿腳,列車經過長時間運行後,就需要對列車“腿腳”進行“體檢”。通過分解、除銹、探傷、鏇輪、組裝等一系列工序,檢修合格的輪對會被運往漢口、襄陽、信陽、周口等地,服務旅客安全出行。
隨着2025年春運臨近,設備車間的“列車醫生”每天要檢修大約30條輪對,經他們檢修好的輪對會組裝到南來北往的火車上,保障千萬旅客舒適溫馨出行。
統籌:李傑、王健、李佳琳
編導:劉瑞娟
記者:都紅剛、洛登、吳思思、黃智琪、王自宸、潘志偉
包裝:夏勇
配音:劉文青
部分畫面來源:太白縣融媒體中心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