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一位“種糧狀元”三次奪魁的豐收密碼-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08 22:05:03
來源:新華社

特寫:一位“種糧狀元”三次奪魁的豐收密碼

字體:

  1月8日,在江西南昌安義縣鼎湖鎮的一個小院裏,1486萬元現金堆成小山。數百位農民在台下翹首以盼,期待叫到自己的名字領取“年終獎”。

  “‘種糧狀元’劉守量隊,獎金543550元!”隨着最後的大獎揭開,在眾人喝彩聲中,57歲的劉守量胸前戴着大紅花上前抱起一摞獎金。

  這是安義縣種糧大戶凌繼河連續14年給農民發獎金,也是劉守量第三次奪得“種糧狀元”桂冠。

  “老劉,講講唄,都有啥秘訣呀?”

  “對,讓我們也學學,明年多拿些獎金。”

  個頭不高的劉守量咧嘴一笑,三次奪魁也見證了他種田理念迭代的過程。

  1月8日,準備發放給種糧能手的獎金堆成了一座小山。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故事要從凌繼河獨特的“田管家”管理模式講起,他把流轉的田地切塊,分給以夫妻為單元的農戶管理,每月發放基本工資,年底再根據産量情況考核換算後發獎金。

  十多年前,信心滿滿的劉守量應聘成為500多畝田的“田管家”,不久後卻發現,與自己在家種十幾畝田不同,規模化種植靠人工實現精細管理不容易,忙碌一年産量不高,還面臨歉收風險。

  於是,“老把式”劉守量不只憑經驗、靠人力,而是積極前往各地接受培訓“學習種田”。

  “種田不僅是體力活,更是技術活。”經過多年摸索,劉守量把機械化手段作為“破題”關鍵,成為農機“多面手”,通過熟練駕駛旋耕機、收割機等提升種植效率。這讓劉守量的種糧面積提升到1280畝,在2018年一舉奪魁,獲得“種糧狀元”榮譽。

  沒想到新挑戰隨之而來,雖有農機作為幫手,但錯過農時的情況還是偶有發生。劉守量回憶説,有一年夏天“雙搶”時節,他頂着烈日加班加點搶收早稻、搶栽晚稻,依然來不及,晚稻遭遇寒露風嚴重減産。

  “後來我把翻耕、施肥、收割等環節都交給農業社會化服務隊伍,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劉守量説,這在每年“雙搶”時至少節省出一週時間,他得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田間管理上,開始關注農情監測等大數據新手段,在2021年重新奪得“種糧狀元”稱號。

  “2024年晚稻遭遇連續高溫,好在我提前選擇了抗性好的水稻品種。”劉守量認為選對品種是這次折桂的關鍵,他把種子視為糧食的“芯片”,每年都會關注試驗田裏表現優秀的新品種。他説,豐收秘訣就在於想方設法向新設備、新科技“要産量”。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加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確保糧食穩産豐産。

  一位位“種糧狀元”不斷開發出農田新潛力。十多年來,凌繼河的流轉面積從4700畝增加到8萬畝,2024年糧食總産量達到11840萬斤。

  截至目前,凌繼河的隊伍中,“90後”種糧能手有65人,其中52人是大專以上學歷。凌繼河説,他將繼續秉持現代化農業經營理念,爭取發出更高的“年終獎”,孵化更多“種糧狀元”。(記者熊家林)

【糾錯】 【責任編輯:劉笑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