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6日,對於貴州交通的歷史而言,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因為就在這一天,貴州的首條高速鐵路貴廣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標誌着貴州邁入高鐵時代。
10年過去了,曾經的歷史時刻,如今已經變得尋常。曾經的貴州高鐵首發司機,如今又在忙些什麼?我們帶着諸多疑問,在貴陽北站找到了王昌利。

像10年前一樣,王昌利還在做著這些高鐵發車前的準備工作。踏上熟悉的站&,走進全新的車廂,王昌利開始了駕駛工作。不過火車司機王昌利的故事,起碼要從30多年前説起。
王昌利於1988年通過招工考試成為機車乘務員,從學員開始幹,跟着師傅學,1996年1月通過考試取得電力機車駕照。

自此以後,從貨車到客車,王昌利駕駛着電力機車穿行於川黔鐵路、滬昆鐵路等普速幹線上。時間很快就來到了2012年,隨着貴廣高鐵的建設,動車組司機報名考試的消息如約而至。

經過機務段選拔,前往北京面試,再去西南交通大學培訓,到重慶跟車操縱練習,王昌利拿到了動車組列車駕駛證。

隨着貴廣高鐵開通運營進入倒計時階段,王昌利從2014年9月開始了高鐵聯調聯試的工作。
貴廣高鐵正式開通的日子越來越近,王昌利幾乎是在最後一刻才獲知自己即將成為貴州第一位高鐵司機。

從貴廣高鐵的首發司機,到渝貴鐵路的首發司機,隨着黔貴大地高鐵版圖越織越密,王昌利身旁的高鐵司機同事也從十年前的57人逐步發展到現有的607人。不過現在,他工作的重心已經逐漸轉移到“110”信息&。還是“開火車”,只不過是隔着電腦屏幕和G網電話幫助其他動車司機開火車。

36年的乘務生涯,王昌利實現安全行車150萬公里,相當於環游地球37.42圈。貴州高鐵發展日新月異,作為一名親歷其中的動車司機,他倍感自豪。
10年過去,貴州的高鐵線路越來越多,一趟旅程需要的時間也越來越短。但在高鐵線路周圍,總有一群人的身影迎着山高路遠,在日復一日的檢查和保養中保障高鐵運行安全。
上午8點,貴陽高鐵工務段貴南都勻東線橋車間的檢修職工正在舉行作業班前會。根據指令,由4人組成的小隊今天要在斗篷山一號隧道進出口進行網外作業,排除安全隱患。

網外作業不僅是體力活,更是細心活。路人、野生動物、天氣變化都有可能造成潛在風險。檢修人員面對的道路條件複雜多變,既有蜿蜒的檢修通道,也有崎嶇的山間小路。

受地質條件和氣候因素影響,有些檢修點位並不能隨時到達。這時候,檢修人員就要用上無人機等“十八般武藝”。同時,管轄範圍內每一個點位的具體情況,他們早已瞭如指掌。

夜幕即將降臨,檢修小隊完成了既定任務,踏上返回的旅程。身側,是疾馳而過的高鐵。

統籌:李傑、王健、李佳琳
編導:劉瑞娟
記者:崔曉強、徐思遠
包裝:夏勇
配音:劉文青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