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12月9日電 題:跟行冰雪新職業——冰雪試驗區蹲點見聞
新華社記者王昊飛、張博宇、王帆
海拔約1200米,氣溫零下17攝氏度,在位於吉林市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驗區的北大湖滑雪度假區H6崗梁道上,記者見到了32歲的王奇,並以此作為跟行採訪他工作的起點。他從事的工作,是今年7月人社部公布的19個新職業之一——滑雪巡救員。
H6崗梁道長2269米,平均坡度24.5%,是一條標準的中級雪道,適合有一定基礎的雪友完成滑雪技術進階。與雪道上飛馳而下的雪友不同,王奇沿着雪道一側的護欄緩慢滑行。正值降雪天氣,他説自己早已習慣這樣的工作環境,且必須保持專注。
滑雪巡救員,主要負責對滑雪者及設施設備進行安全巡查,時刻關注雪道上滑雪者的狀況,及時發現並排除安全隱患——例如檢查雪道是否有障礙物、防護網是否完好、設施設備是否正常運行等。當有滑雪者受傷,他們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傷情評估和應急救助,並將其安全轉運至醫療點,從而為雪場安全運營提供重要保障。
王奇是北大湖滑雪度假區巡救隊的隊長,從事這項工作已有5年。他出生在雪場附近的村莊——32年前這裡乃至周邊還顯得荒僻。1993年,北大湖滑雪場開始建設,為周邊的鄉鄰逐漸帶來了“借雪生金”的第一筆財富。2020年5月,吉林市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驗區掛牌成立,為鄉親們帶來了“借雪生金”的又一筆財富。
與選擇開飯店、辦民宿、做導游、當教練的其他鄉鄰不同,在外漂泊多年的王奇回到家鄉後,加入了北大湖滑雪度假區最早一批滑雪巡救員隊伍。“每天早上6點半上山,下午4點前後下山,晚上6點到9點夜場繼續上山巡邏。”王奇介紹,“我們全隊40名巡救員,要在各個雪道進行不間斷地巡邏,確保雪友們的安全。”
經年累月的寒雪相伴,又缺乏暢滑雪道之樂,這可能是除了專業運動員外,最能夠磨煉滑雪技巧的職業之一。進入雪季以來,巡救員們每天分成若干小組,乘坐纜車到各自負責的雪道頂端,然後緩慢滑下巡邏,循環往復。“忙的時候,一天的滑行里程就能達幾十公里。”王奇説。
“一份新職業,既是一種新挑戰,也是一個新體驗。”王奇説,“從事這份職業,要持有中高級滑雪教練資格證和紅十字救護員證。這份工作雖然要吃苦,但在雪道上能幫助、救援一些雪友,讓我有一種神聖感。”
雪季是王奇和同事們最忙碌的時節,但非雪季時間,他們也並不閒着。在夏季,維護設施、修復草坪,滑雪巡救員的工作內容也隨着冰雪經濟向四季的延伸而擴展。
王奇的新職業經歷,是近年來中國冰雪經濟提質升級的縮影。與“滑雪巡救員”等19個新職業一同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的,還有“冰鞋維修師”“雪板維護師”“雪鞋維修師”“雪道規劃師”“冰刀維護師”“造雪師”等28個新工種。
近期在試驗區的調研中,記者還發現了“網絡主播”“文創産品策劃運營師”等新職業的身影。在此從事文創産品策劃運營師工作的耿浩霖説:“冰雪的大舞&已經搭建起來了,各有才能的人要做的就是如何圍繞高質量發展唱好自己的‘戲’。”
“冰雪經濟持續發展,産業鏈條不斷完善,隨之産生的新需求帶來新職業,新職業進一步釋放新機遇。”吉林市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驗區辦公室主任任君&&,試驗區作為全國唯一省級冰雪經濟發展專設&&,成立以來對新職業的培育做了很多努力和嘗試,下一步還將探索完善相應機制,保障冰雪新職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據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消息,總局人力資源中心將加快做好《滑雪巡救員國家職業標準》的開發研製工作,推進滑雪巡救員職業培訓和人才評價工作的開展,幫助從業人員更好地規劃職業發展,促進其職業能力和素養提升,加快體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談起未來,王奇充滿信心,他相信隨着中國冰雪經濟的不斷發展,滑雪巡救員這個職業會越來越受關注,會有更多的人加入這個行業,“只要條件允許,我會一直守護着這片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