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記者手記:“浙”裏鄉村來了文化特派員-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06 20:19:49
來源:新華網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記者手記:“浙”裏鄉村來了文化特派員

字體:

  新華社杭州12月6日電 題:記者手記:“浙”裏鄉村來了文化特派員

  新華社記者張曉潔、張璇

  粉墻黛瓦的民居、日常排練的舞龍隊、清理河道的保潔員……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黃楊尖村走訪見到村民陸彩紅時,她欣喜地向記者展示自己用手機拍攝的美圖。

  “我們村裏來了文化特派員,為村民和鄉村創業者定期免費開展手機攝影培訓。上了幾節課後,我從零基礎的攝影‘小白’,變成隨時抓拍生活之美的攝影愛好者,多了一項技能。”陸彩紅笑着説。

  游客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黃楊尖村游覽。新華社記者 周佳誼 攝

  今年以來,浙江創新實施文化特派員制度,1570余名來自宣傳文化系統、高校、文化文藝學會等的文化特派員走進鄉村,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以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在杭州市桐廬縣深澳村深澳茶館,記者看到中國美術學院教師、文化特派員董蒔正和村裏老書記、返鄉村民等一起討論村裏公共活動空間設計與未來規劃。

  “深澳村擁有200多幢保存相對完好的古建築,是一個活着的古村落,與生活其中的村民及‘百匠’新生業態一起,形成強大生命力。”董蒔説,希望通過“共創設計”,讓更多人積極投身鄉村文化建設,凝聚發展合力。

  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深澳村,村民在深澳茶館觀看越劇演出。新華社記者 盧哲 攝

  千村千面,各具特色。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文化特派員深入了解鄉村需求,因地制宜開展工作,精準滴灌文化資源,精細定制文化服務——

  杭州臨平河西埭村皮影戲面臨劇目創作、文創開發等方面發展瓶頸,浙江省博物館開放與教育部代理副主任陳屹泛創作劇本,設計新型舞&,並牽頭糕點和皮影戲非遺聯名文創開發,推進皮影文化藝術村落建設;

  金華東陽鎮西村群眾文化氛圍濃厚,亟待以此為基礎尋找發展新的突破口,浙江省文化館綜合部主任金笑立足婺劇文化,從更新公共空間視覺呈現、舉辦青少年美育課堂等入手,培植婺劇文化村,強化品牌打造;

  寧波鎮海永旺村將文創産業作為鄉村特色之一,希望進一步以文藝聚人氣促發展,寧波市演藝集團創作研發中心主任馬凌姍與研學機構合作,開展兒童繪本劇研學活動,同時邀請教師為當地幼兒園免費開展聲樂、舞蹈教育……

  一組數據彰顯文化特派員的工作成效:截至目前,浙江全省文化特派員已牽頭組織開展4000余場次理論學習宣講活動;舉辦1萬餘場次各類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組建3000余支鄉土文化人才隊伍。基層文化人才內生動力不斷激發,文化遺産逐漸煥發新生。

  激活鄉土文化活力,也壯大鄉村文化産業。在文化特派員的努力下,舟山岱山茶前山村篩選特産打造精品伴手禮,銷售額超60萬元;台州溫嶺方山村打造沉浸式演出等,“方山夜市”人流量較活動前增長3倍,村民營業收入從去年的160多萬元增至330多萬元……文化存量正在越來越多鄉村轉變為經濟增量。

  “文化特派員不僅是送文化,更要‘種’文化。”浙江美術館館員、文化特派員劉佳波談及對文化特派員這一角色的理解時説,應當將目光放長遠,“就像將一滴水滴入大海,項目要融入鄉村未來長久發展”。他希望給舟山定海新建村帶去更多優質藝術展覽資源,增加藝術互動體驗,吸引藝術家入駐村莊。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文化特派員朱陽瑾説,要當好鄉村和文化資源之間的紐帶,實現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的雙贏。她希望在金華義烏李祖村,做大做強“創文化”,激發鄉村創新活力,同時挖掘傳承“禮文化”,提升鄉村文化內涵。

  服務一個村,提升一個鎮,帶動培養一支隊伍。未來,之江大地將有更多文化特派員深入鄉村,種下文化的種子,生根發芽、開枝散葉,為鄉村發展迎來更多生機。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