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線日記|“尋路”二郎山-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0/30 20:15:40
來源:新華社

川藏線日記|“尋路”二郎山

字體:

  “二呀嘛二郎山,高呀嘛高萬丈……”沿着雅康高速前行至二郎山下,記者腦海裏響起這首歌。

  二郎山位於雅安市天全縣、滎經縣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交界處,海拔3437米,它的北面是夾金山,南面是邛崍山,西面與貢嘎山遙相呼應,曾是川藏線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官兵在二郎山劈山修路。新華社記者 袁克忠 攝

  70多年前,這座大山曾讓川藏公路築路大軍吃盡苦頭。絕壁上,築路軍民身綁粗繩,把自己吊在近乎垂直於地面的懸崖上,一個人扶着鋼釬,一個人揮舞鐵錘,硬是在峭壁上鑿出了一條“天路”。

  1999年以前,汽車翻越二郎山經常遭遇塌方和冰雪,司機中流傳着“車過二郎山,像進鬼門關,僥倖不翻車,也要凍三天”的説法。1999年,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通車,避開了最危險的路段,翻山時間縮短為1個半小時。2017年,全長13公里的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通車,翻山時間縮短到15分鐘。

  70年間,二郎山上道路日新月異,二郎山下的城市也在奮力“尋路”發展。

  雅安四季多雨,全市森林覆蓋面積近70%,曾經由“木頭”“石頭”“水頭”構成的“三頭經濟”盛極一時。當生態破壞的代價愈發凸顯時,經濟“尋路”轉型。

  雅安市的“四好農村路”連起了森林産業集群。 新華社發

  天全縣二郎山國有林場一處山坡上,大片樹齡近十年的柳杉枝葉繁茂,高度已達12米左右。山坡另一側,同期種下的楨楠遒勁挺拔。作為四川林草碳匯項目開發試點城市,雅安正挖掘森林碳匯發展潛力,2023年完成森林固碳增匯項目建設15萬畝,力求“點碳成金”。

  二郎山下的天全縣思經鎮,雅康高速高架橋下,上百個圓形流水魚池依天全河而建,人工繁育的鱘魚不時躍出水面拍出陣陣水花,這裡生産的鱘魚子醬已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是坐落在二郎山下的天全水産現代農業園區鱘魚養殖基地(10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儲加音 攝

  2015年,深耕水産養殖多年的成都人李軍沿着318國道來到天全縣,二郎山優良的自然條件讓他下定決心將四川潤兆漁業有限公司落戶這裡。在不斷探索中,企業已掌握了涵蓋魚子醬全産業鏈17道工序的31項新型技術專利。“沿着高速公路,我們的魚子醬不到2個小時就能搭上飛機,乘上中歐班列,去往世界各地。”李軍説。

  這是滎經縣龍蒼溝鎮發展村(2022年3月攝)。 新華社發 李寧 攝

  滎經縣龍蒼溝鎮發展村,一個曾經以煤為生的村莊,2007年以前有七八百人在煤礦務工。2007年,隨着國家大規模整頓礦山,滎經縣陸續關停煤礦,發展村村民收入下滑。煤礦沒了,但退耕還林之後青山還在,村民們將目光投向旅游。如今,依託毗鄰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的優勢資源,村裏的民宿已經發展到64家。

  2023年,雅安市經濟總量邁上千億元&階,文旅産業成為轉型綠色發展的重要着力點。今年上半年,第三産業在全市GDP中佔比過半。

  如同70年前絕壁開路,今天數字經濟在這裡“從無到有”。5年前開園的中國·雅安大數據産業園如今已建成四川省單體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綠色數據中心,算力規模達2242PFlops,躋身全國數字經濟産業園區第一方陣,2023年對雅安GDP貢獻超過400億元。

  這是天全縣二郎山築路英烈紀念園築路烈士墓(7月10日攝)。 新華社發(王維攝)

  今天,站在位於半山腰的二郎山築路英烈紀念園,可以俯瞰車水馬龍的318國道和雅康高速。築路英雄用生命換來的道路仍為一方熱土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

  路在懸崖峭壁間,路在開拓創新里。充滿綠色生機的“川藏門戶”正沿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定前行。

 

  文字:吳光於、李力可

  攝影:韓毅、袁克忠、儲加音、李寧、王維

  海報:包雨剛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