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開始在社區工作的時候,感覺這是一份‘一眼望得到頭’的工作,沒想到能夠憑藉踏實努力進入公務員隊伍。”回憶起一路走來的奮鬥經歷,福建省廈門市湖裏區委社會工作部科長林雪秋不無感慨。在廈門,和林雪秋一樣通過自身努力由社區工作者考入公務員隊伍的,至今已有40人。
10月28日,廈門市湖裏區委社會工作部科長林雪秋在北站社區與街道、社區工作人員討論網格優化調整事宜。(受訪者供圖)
服務基層群眾的社區網格員、兩委委員等日常工作繁忙,但由於職業晉陞通道不暢通、收入待遇普遍不高,人才流失、青黃不接成為挑戰。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廈門市自2020年起實施了以“4崗18級”(即社區正職、副職、專職委員和其他社區工作者)崗位等級序列制度和薪酬激勵計劃為抓手的社區工作者職業晉陞改革工作。“我們將原社區兩委成員中的副職(副書記、副主任)單獨劃出,規劃出‘4崗’,並根據任職年限將崗位等級細分為18級,以此形成‘4崗18級’的社區工作者崗位等級序列制度。”廈門市委社會工作部一處處長陳雅琪介紹説,這種類似於公務員的職務職級並行機制,可以讓社區工作者每年通過考核提升自己的“職級”,並獲得相應的薪酬待遇。
同時,廈門為擔任社區主官(書記、主任)滿5年的社區工作者提供參加公務員專項招錄考試的機會,打通其進入公務員隊伍的渠道;面向優秀村(社區)主官公開招聘鎮(街)事業單位人員,進一步暢通社區工作者“一般工作人員—兩委委員—副職—正職—鎮(街)事業單位人員”的五級成長路徑,拓寬職業發展通道。廈門市委社會工作部數據顯示,相關辦法實施以來,廈門全市已有52名社區主官通過考試,被錄用為事業單位人員。
此外,自2018年起廈門市啟動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選拔工作,入選的社區工作者享受相應人才待遇。目前,廈門已有14人入選。(記者顏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