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10月14日電 題:回到雨林——基諾山發展新事
新華社記者字強
祖國西南邊疆,莽莽基諾山,三三兩兩的徒步愛好者在熱帶雨林裏穿行,沉浸式感受“與世界失聯的六個小時”。
雨林裏面有什麼?雨林裏面有望天樹、滴水葉尖,還有弓弩體驗、風味野餐……
這便是基諾山基諾族鄉近年來流行的“雨林徒步游”項目。游客走完3公里至8公里不等的徒步線路,體驗玩樂項目,起碼要六個小時。行游山水間,游客大都會放下手機,浸一身泥土野草的香氣,完成與大自然親昵互動。而帶領游客進出山的嚮導,會獲得相應的報酬。
正是這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態旅游項目,吸引了許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返鄉創業。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鄉生態良好、風光秀麗、文化多彩,是基諾族主要聚居區,也是普洱茶古茶山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實施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基諾山鄉“千年一躍”,家家戶戶蓋新房,公路修到家門口,外地游客慕名探訪基諾山寨景區,村民有了在家門口創收的機會。
今年31歲的基諾山鄉巴飄村基諾族青年陶建雄2013年退伍後到外地務工,2017年回到基諾山鄉從事旅游接待服務。2022年底,在基諾山鄉黨委的指導下,他成立旅游公司,專門開發和運營基諾山雨林徒步游。從最初自己當嚮導帶游客跋山涉水,到如今培養100多名年輕的專業嚮導開展雨林徒步研學游,陶建雄的公司越做越好,去年接待游客達3.5萬人次。
“在外打工的大部分基諾山鄉年輕人都回來了!”陶建雄説,曾經大家走出大山去大城市打拼,現在基諾山迎來大發展的好時機,大家都趕回來吃“生態飯”“旅游飯”。
年輕人的回歸,讓古老的基諾山充滿了希望。基諾山鄉黨委書記刀露説,年輕人聚在一起思路多、活力足,大家相互 啟發、你追我趕,推動基諾山鄉每天都有新變化。
基諾族青年木臘切高中畢業後到昆明打工,2021年回到基諾山,接受專業培訓後,成為最早一批雨林徒步游嚮導之一。“能夠回到生我養我的基諾山,在自己從小玩到大的雨林裏工作,與游客一起探索雨林之美,是件幸福的事情。”木臘切説。
木臘切家住基諾山鄉巴朵村,這是一個茂林環繞、鮮花常開的基諾族傳統村寨,村內硬化道路乾淨整潔,修葺一新的民居錯落有致。游客前來基諾山徒步,大都會到巴朵村駐足小憩,享受“左手咖啡右手茶”的快樂時光。
“在帶游客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游客不僅愛喝茶,還喜歡喝咖啡,於是申請了青年創業貸款,利用自家老房子開了咖啡店,平均每天能賣出80杯咖啡。”木臘切説,現在,父親當徒步游嚮導,母親為客人做“雨林大餐”,全家人都在為美好生活奔忙。
在基諾語中,“巴朵”有不忘根本、薪火相傳之意。巴朵村黨支部書記切腰告訴記者,黨組織帶年輕人幹,年輕人教老年人幹,人人爭當幸福基諾山的建設者、奉獻者。2023年,巴朵村接待游客4萬人次,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36萬元,加上發展橡膠、茶葉、水果等産業,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萬元。
基諾山雨林徒步游熱起來了。如今,基諾山鄉10個村共引進24家徒步旅游企業,開發出22條雨林徒步游線路,總長81.8公里,民宿、農家樂、農特産品銷售店也多了起來。今年上半年,基諾山鄉接待游客17萬人次。
山東青島王女士今年暑期帶着孩子來到巴朵村徒步,收穫了一段難忘的雨林奇妙之旅。她説:“在雨林裏徒步,既能錘煉身心,也能增長知識,孩子們很喜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與雨林共生長,走綠色發展道路,基諾山鄉群眾的日子會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