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潔有序的自動化車間內,多名技術人員正聚精會神調試設備,生産形狀如螺絲釘一般的無菌植入類牙種植體……作為首家入駐大興綜保區國際生物醫藥園的企業,北京卡爾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正向着年産能100萬套的目標邁進。
記者13日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大興片區走訪了解到,臨空經濟區正在加快産業空間載體建設,預計3年內完成100萬平方米産業園區的開發,以布局國際再生醫學産業園、生物醫藥孵化器、細胞産業園等特色園區打造産業新生態。
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大興片區是北京“兩區”建設的重要承載地,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兩省市自貿區政策優勢的區域,同時也擁有臨空經濟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保稅區 “三區”疊加的政策優勢。
圖為北京卡爾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産車間。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這些政策優勢很大限度減少企業運營成本,賦能企業發展。”北京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産業策劃中心副經理夏至誠説,保稅區內形成的交易免徵關稅,特別適合産品的機器設備和零部件需要從國外進口後進行加工的企業,“我們的産業園集辦公、研發、中試、倉儲、公共實驗&&等為一體,把産業鏈中高附加值的環節保留在保稅區內。”
自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運以來,臨空經濟區極大釋放各類政策優勢,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和更加精細化的建設管理,把宏偉藍圖變為生機蓬勃的實景圖。
今年發布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白皮書(2014—2023年)》顯示,截至2023年底,臨空經濟區累計註冊企業9932家,引進重點産業項目152個,建成投産投運的重大産業項目30余個。
從0到1破土建設、招商引資,臨空經濟區建設發展提速,産業布局緊鑼密鼓。北京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倫茂介紹,目前臨空經濟區投入使用面積42萬平方米,在建40萬平方米,預計3年內完成100萬平方米的産業園區開發,逐漸打造出産業集群的形象。
據介紹,臨空經濟區遵循“二四六”産業空間載體建設的“方法論”,即加快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國際會展中心和國際消費樞紐建設,加快構建綜合保稅區、非保物流區、國際航空社區和國際生命健康社區4個産業區,以及國際航空總部園、五十六度玫瑰園、國際醫療器械産業園、再生醫學産業園、國際生物醫藥園、自貿區創新服務中心等6個産業園。
為壓縮企業成本,臨空經濟區全面推動落實“區域評估+標準地+告知承諾+綜合服務”改革。順豐華北智慧物流總部基地項目在臨空經濟區“拿地即開工”;京東“一天拿三證”見證“臨空速度”;“全程網辦”助力新加坡南洋項目“減時限,降成本”。
“大興速度”讓卡爾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僅僅考慮了一小時就決定入駐。“‘一站式’服務幫助我們在流程和審批上節省很多精力,多項政策扶持為我們創造了特別好的創業空間。”卡爾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宿瀚奇告訴記者,總體算下來,開辦企業成本減少30%。(記者 魯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