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洪超墓前,游客自發前來緬懷英烈。新華社記者 袁慧晶 攝
新華社南昌10月11日電(記者袁慧晶)清晨,陽光灑在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新田鎮百石村。這裡長眠着長征路上犧牲的第一位中央紅軍師長——洪超烈士。洪超烈士墓前,擺放着一束白菊、兩瓶土酒和幾碟點心,寄託着人們的緬懷之情。
“今年是長征出發90周年,到村裏研學、旅游的人多了很多。很多人都想追尋紅色足跡,看看昔日‘紅軍長征第一仗’的戰場如今怎樣了。”新田鎮黨委委員李一帆告訴記者。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部隊順利渡過於都河,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10月下旬,洪超任師長的紅三軍團第四師作為先頭部隊,挺進新田鎮百石村,打響了中央紅軍長征第一仗——百石戰鬥。這場洪超獻出寶貴生命的戰鬥,殲敵200餘人,也讓中央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設置的第一道封鎖線,取得了萬里長征的第一場勝利。
“十月裏來秋風涼,中央紅軍遠征忙。星夜渡過於都河,古陂新田打勝仗。”陸定一同志揮筆寫下豪邁詩篇,將紅色基因深深銘刻在這個贛南小村。
詩篇中提及的“新田勝仗”在百石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隨便拉住一個村民,都能告訴你,戰場就在那座被叫作“圍崠嶺”的土山上,山上至今保留有屬於這場勝仗的“戰利品”——一個被紅軍攻佔的碉堡和一條長500余米的戰壕。
信豐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莊春賢説,在百石戰鬥中,當地群眾自發為紅軍當嚮導,抬擔架,運送物資,看護傷病員,解決部隊吃飯、住宿問題,為保衛紅色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
90年過去,硝煙早已散盡,如今的村莊已是全國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隨着長征第一仗核心展示園2020年建成,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紅軍廣場上,中央紅軍長征第一仗紀念雕塑巍然矗立。中央紅軍長征第一仗陳列室內,紅軍留下的紅纓槍頭、煤油罐、行軍用的火把簍、糧票借條見證着當年的軍民魚水情。其中,最讓百石小學四年級學生劉芷嫣驕傲的是一盞馬燈。
馬燈的玻璃燈罩厚實透明,鐵質燈架雖有些銹跡,但其上的德文字母清晰可辨。“這是當年紅軍戰士看我爺爺愛讀書送給他的,他們希望爺爺能好好讀書,長大報效國家。”劉芷嫣説。
百石戰鬥中,為支持紅軍,劉家把房屋讓出用作紅三軍團的臨時指揮部。如今老宅仍在,作為紅軍長征第一仗指揮部舊址迎接八方來客。
邱賢松説,展示園建成後,很多村民自發把當年紅軍留下的老物件捐給村裏用於展示,只為讓更多人記住這段崢嶸歲月。瞻仰英烈、重走長征步道、住紅軍營房、吃紅軍米飯……據不完全統計,逾5萬游客在展示園體驗豐富紅色文化。
今年“六一”,劉芷嫣第一次參加縣裏舉辦的新田百石少兒紅色文化藝術節,登&表演了節目《少年有志》將這份祖輩的紅色情緣續寫。
“我也要聽紅軍戰士的話,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9歲的劉芷嫣聲音稚嫩,眼神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