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全長7.8公里,肇始於元代,穿越700多年時光長河,宛若城市的脊梁,賡續中華文明的悠悠文脈。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産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作為清華大學國家遺産中心主任,呂舟自2009年起帶領團隊進行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的論證與準備。他串聯中軸線上的古今故事,開拓“文化遺産”概念的邊界,讓“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走上世界舞&。
在呂舟看來,申報世界遺産、文物保護,最終的目的是讓文化遺産最核心的價值“活”起來,成為社會的精神財富,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北京中軸線獨特的價值是什麼?如何讓更多的人參與北京中軸線的保護?本期《權威訪談》,對話清華大學國家遺産中心主任、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編制團隊負責人——呂舟。
策劃:孫志平、樊華
統籌:韓珅、王志斌
編導:王心彤、強嘉藝、單暢
記者:劉暢、王心彤、李俞輝、龐元元、馬曉冬、謝晗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劉笑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