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黃厝煥新記-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0/04 16:53:37
來源:新華網

廈門黃厝煥新記

字體:

  新華社廈門10月4日電 題:廈門黃厝煥新記

  新華社記者鄭良、陳弘毅

  “十一”黃金周期間,位於廈門思明區黃金海岸線旁的黃厝社區迎來了各地游客。松軟的海灘、閩南風情十足的小巷和古厝令人流連。

  黃傑在廈門黃厝經營民宿多年,自從去年民宿周邊經過整治提升變“靚”後,游客更多了。不少游客在社交網絡“曬美圖”之餘,給出了“寶藏打卡地,處處能出片”“遠離都市喧囂、充滿松弛感的閩南海濱小村”等評價。

  黃厝社區位於廈門島的東南部,背靠青山,面朝大海,2003年完成村改居,屬於典型的城中村社區。玉帶般的廈門環島路從此穿過,串起了幾公里長的沙灘。得益於獨特的文旅資源,天南海北的游客源源不斷,這裡也逐漸由一個小漁村轉型為民宿村。目前,整個黃厝民宿已經超過300家。

  然而,在旅游業繁榮的同時,寸土寸金的黃厝也一度遭遇“成長的煩惱”:本不寬的村道兩邊隨意搭建的鐵皮屋、佔道經營的各類攤點、空中密密麻麻的“蜘蛛網”……思明區民宿協會監事長湯斌坦言:“那時候,不少游客跟我聊天時都説‘民宿很棒,就是環境太亂了’。”

  轉變始於去年5月。作為廈門城中村整治提升的第一批試點,從黃厝“大隊樓”和“知青樓”開始,一場“減法”讓黃厝逐漸回歸整潔有序。

  拼版照片:上圖為思明區濱海街道黃厝社區塔頭社城中村大廣場改造前的景象(資料照片);下圖為同一地點改造後的景象(6月27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周義 攝)。

  “大隊樓”和“知青樓”建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見證了黃厝作為海防前線村的崢嶸歲月。後被轉租用作小加工坊等,兩棟樓所在的廣場則搭蓋了臨時農貿市場,擁擠雜亂。街道和社區決定清理提升這片區域,為周邊居民和游客提供一個休閒小廣場。

  如今,這個充滿閩南風情的小廣場成了周邊老人健身、孩童嬉戲玩耍的地方,解決了黃厝公共活動空間不足的問題。

  同時,黃厝社區也在積極做“加法”,通過拆違騰挪和盤活整合集體土地,公共菜市場、公共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將陸續投用,不但補齊民生短板,預計還將為社區每年增加集體收入200萬元。

  濱海街道黨工委書記趙珂説,經過努力,村道旁的亂搭亂建消失了、佔道經營的攤點逐步規範了、頭頂的“蜘蛛網”下地了……如今的黃厝,盛放的盆栽、紅磚厝、整潔的瀝青路,組成了一幅幅美景,不少游客駐足拍照。今年以來,黃厝已迎來超80萬名游客。

  “如何讓優美的人居環境長久鞏固,是我們要解決的‘下半篇文章’。”濱海街道辦事處主任陳舒楊告訴記者,經過社區兩委謀劃,黃厝社區已引入市屬國企,與社區聯合成立運營管理公司,推動多元共治、推進村集體資産持續發展壯大,讓黃厝的明天更“美麗”。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